正文 第5章 諧趣(4)(3 / 3)

清代四川有位唐伯虎式的人叫李調元的才子,有一次來到蘇州碧波湖畔的碧波洞,當地名流在此設宴款待他,端上來的最後一道菜是白玉盤中一隻完整的清蒸白兔,四周繞以青菜。東道主對李說,這是啞對的上聯,要他對出下聯,李調元知道這是存心考他,他思索片刻,伸手在書桌上的硯池中蘸飽了墨,朝胡須一抹。主人一看得知李也以啞對啞,連忙說:“妙極了!”旁觀者莫明其妙,要李調元寫出對聯來欣賞,原來這對啞謎對是:

“赤耳銀腮白玉兔,對明月,倒臥青草池邊;烏須鐵爪紫金龍,駕祥雲,飛過碧波洞口”。

在戲曲藝術中也不乏奇特的啞對而令人拍案叫絕。

我在電視上看過祁劇《孟麗君》,此劇發展到金殿會審孟麗君時,奸臣阮龍光為識破假孟麗君的榮蘭,故意以“龍珠扇,扇畫龍,手舞扇飛龍不動”要她應對,榮蘭聯功不厚,她麵對奸臣霍然站起,手提羅裙,腳一踩,對阮吐唾沫。阮惱羞成怒說:“望萬歲把她斬了!”在此緊要關頭,喬男扮宰相的孟麗君笑著幫釋:“她對得好:‘鳳頭鞋,鞋繡鳳,腳蹬鞋響鳳難飛’。”榮蘭見突了圍,趁機譏諷奸臣:“連個啞對都不懂!”這一段為豐富劇情添上了點睛之筆。

巧對日本浪人

“七·七”蘆溝橋事變前夕,國民黨宋哲元將軍的軍隊和日本侵略軍某部隔橋對峙。據傳有一天一個日本浪人曾在日軍占領一端的橋麵上用粉筆大書以下字句:

琵琶琴瑟八大王,單戈討戰含意是:中國隻講禮義文化,民風柔弱,雖號稱“大王”,也不過懂得要弄樂器而已,我單獨一個日本人也敢向它挑戰。這個日本浪人還斷言中國無人能對下聯。誰知第二天,在蘆溝橋靠近中國軍隊的一端,一行大字赫然在目。

魑魅魍魎四小鬼,合手擒拿日本侵略者看見後,膛目結舌。這下聯力重千鈞,表現了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按,日本國隻有四個島嶼(本洲,北海道、九洲、四國)較大,“魑魅魍魎四小鬼”正是指此。

這一對前半截的四個字都用同一偏旁部首,是難對。

刀剪匠巧對地名

廣東韶關市曲江縣原龍歸公社,有個鳳田大隊(後來升格為公社)。鳳田大隊下轄好幾個村莊,其中有兩個村子叫南岸和北岸。有人曾以這些地名編成一聯:

鳳落鳳田,驚動南北兩岸多少年來,一直沒有人能對出下聯。前幾年,居然給一個從梅縣來這裏幹活的刀剪匠人對上了:

龍入龍灣,守住大小二村龍灣、大村、小村也是這裏的地方名。這位匠人常在這一帶幹活,了解情況,使他能作出巧對。這也說明他頗有對聯修養。

杜康造酒醉劉伶

杜康,據傳是釀酒的老祖宗,朝代不詳;而劉伶則是晉代著名的酒徒。一日,劉伶專程到洛陽去拜訪杜康,看到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

橫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一看這副對聯就火了,認為是杜康故意拿來哄人的。他想,喝三杯便醉,我劉伶可從來未領教過!於是,劉伶闖入店中連喝三碗,果真一醉三年。從此“杜康造酒醉劉伶”的說法便傳開了。

這個故事是荒誕的。對聯以極端誇張的筆墨來形容酒力的厲害,頗見功夫。加上這個故事,更是誇張之誇張了。

“雞狗同行”有人作了這樣一副對聯:

雞狗同行,步步梅花竹葉;蚊虱作伴,個個舌劍唇槍。

上句“梅花”、“竹葉”分別是狗和雞的腳印,很形象;下句寫的很合實際,蚊蟲,虱子與人“作伴”的目的,就是要咬人。上句賦予的腳印形象很美,使人歡悅,下句道出的事實則使人討厭——從感情上也成鮮明對比。

千古難對

古代,有人曾將諸葛亮的經曆,寫成一句上聯:

二朝開濟,八陣功成,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五丈原前四十九盞銀燈,一心隻為酬三顧用數字入聯,語語切合諸葛亮的一生大事。曾有很多人要對,但都對不成,被稱為“千古難對”。哪位讀者有興趣,不妨一試。

類此這種難對還有不少。聽說,前些年有一位學者,臨終前慨歎當前工作方法簡單化所帶來的惡果,吟了一個上句:

一切切切切忌一刀切至今,仍未有人對得出來、但願它不要成為千古難對。

人名巧對

明代文學家李夢陽,在江浙一帶督學時,對一位與他同姓同名的考生說:“爾安得同我名?”考生答道:“我名乃父母所取,弗敢更改也!”李無奈,出句命考生試對。李出上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考生思索片刻,對出下聯:“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出句者盛氣淩人,對句者不卑不亢,均巧用了曆史人物之名,對得精妙、令人拍案叫絕。

解放前,《大公報》曾出句征對“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兩君胡適?其於右任乎。”熊一鷗先生應征對曰:“梅蘭芳,伶梅之梅;陳玉梅,影梅之梅;雙玉徐來,是言菊朋也!”上聯所嵌人名:“左舜生”是青年黨頭目;“易君左”係報界名記者;“胡適”乃鼎鼎大名的學者。亦可解釋為“往哪裏走”;“於右任”乃國民黨元老。亦可解釋為“在右邊任職”。下聯所嵌人名:“梅蘭芳”著名京劇演員;“陳玉梅”著名電影演員。“徐來”也是電影演員,亦可解釋為“姍姍來遲”;“言菊朋”,京劇演員,亦可解釋為:“道是菊花的朋友”。此聯之巧,在於所嵌人名自然天成,含義不凡,詼諧風趣,上下聯末句還頗有點歇後語的味道,堪稱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