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述誌抒懷(1)(1 / 3)

苦字入聯多警句

對聯是文藝百花園中一枝瑰麗的奇葩。以“苦”字入聯,更是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它對開化思想,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激勵鬥誌,起著不可抵估的作用。下麵擷來幾朵浪花,供大家欣賞。

“能受苦方為誌士;肯吃虧不是癡人。”吃苦耐勞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凡成功者,無不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他們對自己的事業癡心不改,任勞任怨。

此聯雖明白如話,但寓意深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治學增識,立誌騰飛,務必勤下苦功。

此聯可為成功秘訣,催人進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做一超群脫俗之人,也必經過幾番磨練。此聯富有哲理,給人啟迪,已成為世人前進的動力。

“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便宜;凡事皆緣忙裏錯,且更從容。”做任何事決不能抱僥幸心理,也不要急於求成,小心犯錯誤。此聯啟人警世,語重心長,可謂經驗之談。

“同是肚皮,飽者不知饑者苦;一般麵目,得時休笑失時人。”成功者固然可喜可賀,但不應居功自傲,譏笑別人。此聯弦外之音,告誡人們當受到挫折時,要自強不息,知難而上。

“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黨的英明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應知很多人還過著清苦的生活,不要忘記他們.要扶持他們同登富路。此聯善意地勸告人們要樂於助人,具有教育和時代意義。

“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遊,貪閑樂,閑人就是廢人。”此聯運用反複、排比等多種手法,闡明了隻有吃苦才能獲得幸福,好逸惡勞最終是一個無用之輩。

措辭嚴正精妙,說服力強,真正警世之金玉良言。

上述諸聯將激勵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著人生美好的未來,不懈追求,奮力拚搏!

反腐對聯趣話

唐朝一縣官,貪汙受賄,搜刮錢財,無惡不作。可他卻標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門前貼一上聯:“一對燭,亮亮堂堂,普照前後左右。”以征下聯。老百姓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有人便應了下聯:“兩盞燈,黑黑暗暗,無分南北東西。”氣得這個貪官兩眼發黑。

清朝慈禧統治中國時,不顧國計民生,頻頻賣國苟安,搜刮民脂民膏。但許多貪官汙吏卻一味巴結她。一次慈禧慶壽,有人送了一副壽聯:“一人有慶,萬壽無疆。”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看後氣憤之極,便反擬了一副壽聯:“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

歎黎民膏血全枯,隻餘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幫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竊國大盜”袁世凱更是遭人唾嫌和咒罵。其稱帝時,京城有人出一上聯:“或在國(繁體)中,拖出老袁還我國(繁體)。”一船夫對出下聯:“餘行途上。”四川樂山淩雲寺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

四川峨嵋山洪椿坪彌勒佛堂聯:處己何妨真麵目;對人總要大肚皮。

湖南衡陽羅漢寺聯:大肚能容,問人間恩怨親仇,個中藏有幾許?開口便笑,笑世上悲歡離合,此處已無些須。

湖北當陽玉泉寺聯:大肚能容,包含色相;慈顏常開,指示迷途。

雲南昆明華亭寺聯:青山之高,綠水之深,豈必佛方開口笑;徐行不困,穩步不跌,何妨人自縱心遊。

雲南麗江喜癨園聯:大肚皮,千人共見何所有,何所不有?開口笑,幾時休息無一言,無一不言。

浙江杭州靈隱寺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老等;泉水已漸生瞬意,笑臉相迎。

浙江鄞縣天童寺聯:大肚能函,斷卻許多煩惱礙;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練。

北京豐台海會寺聯: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曾無了局;經年袒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台灣台南於元寺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處士聯

處士,即是不當官的人。在中國這樣一個官本位的國度裏,處士能在曆史上留下一絲痕跡,可想而知,是多麼地不容易。許多作出傑出貢獻的布衣,如祖衝之、宋應星等人,無祠無墓,當然也無楹聯可供掛列。故現在能找到一些彰揚處士的對聯,實在是彌足珍貴。

不為官而能在中國民間具有較大影響的,當然是具仁心而操救人術的醫生了。陝西耀縣,有供奉孫思邈的藥王廟,其聯:“藥物素有靈,苦無奇方醫俗病;王候高不任,獨操仁術救人危。”分明低看俗不可耐的“王侯”而高抬杏林國手。這聯當作醫家的行業聯亦甚貼切。

徐州華祖廟聯則較有個性,概括了三國名醫華陀的事跡:

“元龍幣聘以來,澤被廣陵,到此日青囊未盡;孟德頭顱安在?煙消漳水,讓先生碧血常新。”通縣也有華廟,其聯語亦表現出鮮明的愛憎:“妙施仁術,歿而失其傳,雖五禽之戲猶存,奈餘卷催燒,傷心獄吏;恥附權奸,死亦得其所,彼一世之雄安在,看千夥享配,稽首醫王。”東晉陶潛,當過十餘年的官,但其墓聯仍說是“門前學種先生柳,嶺上長留處士墓。”(九江栗裏)原因就在於在“相逢盡道辭宮去,林下何曾見一人”的虛偽官場中,他是真正不願為官,毅然歸隱的高士。湖南桃源縣還有個專為祭祀淵明先生的靖節祠,其聯對其相當推崇:“先生豈必因桃源而重,此地固應較栗裏為佳。”“桃花原薄命,得先生作記留傳,千秋不朽;晉代此高人,俾後學聞風興起,百世之師。”寫純粹處士的對聯,有宋代隱士林逋的“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杭州孤山放鶴亭);雲南彌勒縣孫髯翁的墓聯:“古家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一布衣”。還有蘇州唐寅墓前才子亭前,“身後是非,盲女村翁多亂說;眼前熱鬧,才子解元幾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