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自然保護區
中國的“北極”生態王國——呼中自然保護區
呼中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呼瑪縣境內,麵積達198340萬公頃,區內山巒競秀,古木參天,珍禽奇獸,棲息繁衍,展現著原始林莽的雄渾氣象,有著重要的科學考察價值。
該區198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針葉林及珍稀動植物。
本區地處大興安嶺中部,氣候具明顯的大陸性特點,為歐亞大陸多年凍土的南緣。植被為寒溫帶針葉林,是中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寒溫帶針葉林,主要樹種為興安落葉鬆和樟子鬆。區內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岩高蘭等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貂熊、原麝、水獺等10種,還分布有一些特有的冷水性魚類。
本區可作為研究高緯度帶多年凍土和各種沼澤地植被群落的基地。
鶴之鄉——紮龍自然保護區
紮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26公裏處,麵積達21萬公頃,是全國最大的水禽、鳥類保護區,世界珍禽丹頂鶴在這裏休養生息,它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珍禽丹頂鶴之鄉”。
紮龍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於1979年,1987年晉升為國家級,1992年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其主要保護對象也就是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係統了。
本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同緯度地區景觀最原始、物種最豐富的濕地自然綜合體。嫩江支流烏裕河到此失去河道,形成大片沼澤,葦叢茂密、魚蝦眾多,是水禽理想的樂園。這裏的鳥類多達260餘種,水禽有120多種,占中國的半數多。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35種,最為著名的是鶴類,全世界有15種,中國有9種,本區就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蓑羽鶴6種,不愧為獨步世界的“鶴鄉”。
紅鬆之鄉——豐林自然保護區
豐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麵積達18400公頃,1963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原始紅鬆母樹木。
本區地處小興安嶺南坡,在寒溫帶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生長著以紅鬆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其他還有雲冷杉林和落葉鬆林,其中紅鬆林所占比例最大,蓄積量占全區總蓄積的2/3。挺拔粗壯的紅鬆蔽日,並基本保持在原始林狀態,使保護區成為著名的“紅鬆之鄉”,對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實習及指導生產實踐方麵均有重要價值。
塞外綠色寶庫——牡丹峰自然保護區
牡丹峰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麵積達19468公頃,1981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鬆闊葉混交林。
本區地處長白山脈和完達山脈相交的老爺嶺山脈的西北端,屬於寒溫帶紅鬆闊葉混交林區,其特點是存在紅鬆闊葉混交林破壞後森林恢複過程中的不同演替階段,核心區內尚保存有良好的紅鬆闊葉混交林。區內
有植物988種,脊椎動物150餘種,其中東北虎、馬鹿等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本區所在地還是清王朝發祥地之一,列為清朝皇族的北圍場,自然景觀秀麗奇特,人文景觀保存較多,且離牡丹江市僅15公裏。
保護區不僅具有重要的保護研究價值,同時也具有較大的旅遊價值。
水鳥樂園——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興凱湖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由大興凱湖(國內部分)、小興凱湖及其周圍的湖積平原組成,總麵積達222482公頃,1985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係統和珍禽。
本區氣候溫暖濕潤,區內廣布沼澤,是每年約250萬隻南北候鳥遷徙的停歇地和留鳥的棲息地,鳥類資源十分豐富,有180有餘種,其中丹頂鶴、白鸛、天鵝、白枕鶴和白尾海雕等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湖崗尚有本地區特有植物興凱鬆。
此外,該保護區與俄羅斯興凱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相連,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羅斯,可以通過兩國合作,建立國際自然保護區。
火山資源庫——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境內,麵積達10.08萬公頃,1980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火山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