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嚴謹是學者的行為準則,在這方麵,馬祖光院士的行為堪稱楷模。正是憑著這種在學術上的嚴謹,“半路出家”的馬祖光在激光科學這個強手如林的高技術領域,站到了世界的前沿。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初出“牛棚”的馬祖光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省圖書館外文資料室。每天都去那裏閱讀國外出版的科技書刊,為哈工大激光專業找尋發展方向。為了讓新誕生的激光專業在學術上站穩腳跟,馬祖光每天開門就去,關門才走,雷打不動。
“這是哪個牛棚裏出來的反動學術權威呀,是不是為下一次挨整準備材料呢?”管理員納悶。因為當時正是文革期間,所以這種地方,書生避之不及。
日久生熟,同情轉為敬佩。中午,他們常常給他偷偷送個饅頭、遞杯水。
有人說,在學習上,馬祖光絕對一個“書癡”。此言不虛。實驗室,家裏,車上,船上,甚至病床,都是他學習的地方。深夜,老伴一覺醒來,書房裏燈還亮著。催他睡覺,他總是“哦,哦,馬上,馬上”,接著又看。
“科學上沒有大約,馬虎的工作態度隻有失敗!”馬祖光常常告誡自己的學生和同事,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在馬祖光的實驗室裏,你會發現永遠都是寫得工工整整的紙張,在他的研究論文裏,任何一個詞句、一個標點符號,他都經過了仔細推敲。他檢查學生的實驗報告,要求必須寫清每一個過程,還要詳細地分析原因,他修改學生的論文,字斟句酌,力求嚴謹,不允許有半點馬虎。
曾有一位外係的博士生向馬祖光請教問題,他耐心細致地給予解答。對於自己不是很清楚的問題,他就坦然告訴學生:“這個我不是很清楚,我幫你聯係別的老師。”學生心存感動,逢人便誇:馬老師,真學者也。
有人把馬祖光比做激光領域的“階梯”,這是一點也不為過的。無論是自己的學生還是別的院校或科研單位前來考察、學習和請教,他總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言傳身教,細致入微地給予幫助。
誌比精金,心如磐石,魄似瀚海。
馬祖光的高標準帶來了高回報:國際首次發現Li2第一-三重態吸收譜;國內首次實現S2激光;蒸氣二聚物激光與介質中非線性過程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我這把年紀,就像蠟燭要燃盡一樣。我這個蠟頭不高了,今後能做點事情的年頭不多了。”這是馬祖光的話。正是由於馬祖光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把自己的知識轉變成了激光領域的共同財富,為國家培養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也為自己贏得了許許多多學生、同行的讚許和稱頌。
學界泰鬥、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表示:“祖光院士是我國從事激光研究從基礎理論導出顯示激光成果的少數先驅者之一。”
“對國防電子應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促進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做了係統的開創性的貢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也不吝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