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沙漠中的鳥類(1)(2 / 2)

沙雞屬鴿形目沙雞科,在新疆有3種,即毛腿沙雞、西藏毛腿沙雞和黑腹沙雞。西藏毛腿沙雞分布在阿爾金山及昆侖山高寒荒漠中,黑腹沙雞分布於塔裏木盆地南部等地,毛腿沙雞則分布較廣,南北疆均可見到,特別是準噶爾盆地數量較多,從天山北坡低山丘陵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凡接近水源的地區,均可見到成群毛腿沙雞活動。

毛腿沙雞體長25~30厘米,重250克左右,全身羽色斑雜,以沙棕色為主,布滿暗褐色橫斑紋,落在地上不動時,與荒漠地帶的土壤和沙地混成一色,非常協調,讓人難以發現。毛腿沙雞雙翅呈鐮刀形,長而尖,它有特別長的2枚中央尾羽,極為明顯。為了適應荒漠地區生態環境條件,沙雞的腳爪變得非常特殊,僅有3個腳趾,而且還包在鞘中,腳掌有粗厚的墊和棘狀突起。腿部和趾上皆生長有濃密的羽毛,這種腳爪構造,很有利於沙雞在夏季灼熱的沙漠地表行走,而不至於把腳燙傷,也不至於在疏鬆的沙麵上下陷。

沙雞通常喜歡集群生活,隻有在春夏繁殖季節才成對活動。它們在地麵營巢,一般每窩產3個卵,孵化期20多天。在這期間,它們不喜歡長距離遷飛,多在繁殖地奔走,過著幽靜的小家庭生活。

當雛雞長大能夠遷飛時,沙雞便幾家或許多家合在一起,集結成大群長距離飛行,以尋找食物和水源,且有利於逃避敵害。在飛行時,它們飛得低而且很快,忽高忽低,呈波浪式前進,同時嗚叫不止。在有些地區,它們常常每天定時地在覓食地和十餘千米甚至更遠的水泉之間飛行,很有規律。到冬季,便遷飛到較為溫暖而少雪的地帶活動。但在幹旱年份,沙雞便會離開通常的活動地區遠距離遷飛。

沙雞有很多的天敵,當遇到敵害時,有時便臥在原地微張雙翅,縮著脖子,就像是戈壁上的一塊石頭,常常走到跟前還不易發現,但它的一雙眼睛卻盯著對手,如果實在逃不過,便隻好展翅飛去。

傻雞——西藏毛腿沙雞

西藏毛腿沙雞分布於西北地區的新疆、青海南部及東部,以及西藏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它們多生活在海拔4200~5100米處的荒漠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及湖邊草地,冬季則下遷到海拔4000米以下的地帶越冬。

西藏毛腿沙雞的翅尾尖長,尤其中央一對尾羽突出在尾後,特別長,羽瓣大部為沙棕色,並綴以黑色橫斑,羽端轉為藍灰,羽幹黑褐色,頭部從前頭到後頸為白色,具有明顯的黑斑,而在頭的前方又有豐富的縱紋。西藏毛腿沙雞的上背為棕黃,從下背至尾上覆羽轉呈灰白,肩羽雜以黑色塊斑狀,中央尾羽與腰羽相同,但前端轉為黑色,外側尾羽及尾下覆羽為肉桂色,同時具有栗色和黑色橫斑,尖端白色,下體棕白色。

由於它腳趾連在一起,底部又有肉墊,因此適合在灼熱的沙漠和礫石灘上行走。飛行迅速,成波浪狀,邊飛邊嗚叫,叫聲變化很大。翅膀在飛行時迅速拍打,發出“沙、沙、沙”的響聲。落地時,像鷹隼掠食一樣,迅速而又敏捷。停落後來回走動的姿勢很像鴿子。

每年6~7月為西藏毛腿沙雞的繁殖期。此時它們成對棲息或結成10隻左右的小群,9月初則結成數十隻乃至上百隻的大群,遇有危險,則合群鳴叫。遷徙時,往往也結成大群。因這種雞極富保護色,在人們靠近它的時候,它仍不飛走,甚至走到跟前仍有不動的,故又叫傻雞。

西藏毛腿沙雞的食物主要是豆科植物的花、葉、油菜籽、草籽,有時也吃鞘翅目的小昆蟲等。

西藏毛腿沙雞在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四周以及西藏荒漠地帶數量很多,是一項很重要的資源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