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蜥除了渾身銳利的棘刺,還有很多自我防衛的工具。其實在沙漠中它有很多體型龐大的敵人,這些敵人總是想方設法地想將它拍死,然後再吃掉棘刺變軟的死角蜥。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敵人,角蜥就會從眼睛裏快速地噴出一股殷紅的鮮血,射程足有1~2米遠,此時的敵人會被迎麵噴來的鮮血嚇得落荒而逃,而這個時候角蜥就化險為夷了。
角蜥的眼睛怎麼會噴出血來呢?經過研究發現,在它噴血之前,有一束閉孔肌肉會主動地壓迫血管,使腦血管內的血壓急劇升高。而這個壓力對於眼睛角膜裏的血管來說是根本承受不住的,所以血管就會瞬間破裂,使鮮血噴出。當然,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形成腦溢血,造成生命危險。但角蜥則不同,雖然這種方法比較可怕,但是並不會造成任何的生命威脅,反而可以幫助它嚇跑敵人,從而拯救自己的生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南部,曾是角蜥自由自在生活的樂園,但是這種情況現在卻發生了變化,許多角蜥正在莫名其妙地消失。而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竟然是一種阿根廷螞蟻。這種螞蟻生得孔武有力,當它們隨著人們的活動而到達加利福尼亞以後,就開始驅逐當地土生土長的黑螞蟻,而黑螞蟻是角蜥的食物。隨著黑螞蟻的離去,角蜥也由於沒有食物而逐漸地消亡了。目前,美國的相關部門已經把角蜥列為“一種特別需要關注的動物”名單中了。
飛簷走壁的捕蟲能手——壁虎
壁虎又叫蠍虎。它的腳趾下麵長著無數有粘附能力的細毛,因而能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麵上爬行。壁虎的名字也是這樣來的。它的眼睛很大,但是從不閉起來,永遠睜開著。在大自然裏,壁虎通常住在山岩縫和碎石堆裏。白天,它們躲在僻靜的陰暗角落;夜晚出來活動,夏天和秋天的晚上常出現在有燈光照射的牆壁、屋簷下或電杆上,捕食蚊、蠅、飛蛾等昆蟲。
一旦遭到襲擊,壁虎會丟下尾巴溜之大吉。幾天以後,它的尾部會再生出一條新尾巴來。不過,大壁虎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采取斷尾保命的方法,因為斷尾畢竟會使大壁虎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不僅失去了尾巴上儲存的脂肪,而且還會因此而失去求偶的優勢。
大壁虎的尾巴能再生,是因為它的尾椎骨中有一個光滑的把前後半個尾椎骨連接起來的關節麵,關節麵的肌肉、皮膚、鱗片都比較薄而鬆懈,所以,大壁虎在尾巴受到攻擊時,會劇烈地擺動身體,通過尾部肌肉的收縮使尾椎骨在關節麵處發生斷裂,以此來逃避敵害。剛斷下來的尾巴,由於裏麵的神經和肌肉未死去,還能在地上顫動,這可以轉移敵害的視線。壁虎的尾巴又粗又大,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它的尾巴,可以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肉食。
大壁虎是壁虎中最大的種類,它的體長約為12~16厘米,尾長約為10~14厘米,體重約50~100克。大壁虎的外貌與一般壁虎沒有多大差別,大壁虎的背腹麵略扁,頭同蛤蟆的頭類似,呈扁平的三角形,位於頭部的兩側的眼睛大而突出;大壁虎的嘴巴也很大,上下頜有很多細小的牙齒。大壁虎的皮膚相當粗糙,全身密生粒狀細鱗,背部有明顯的顆粒狀疣粒分布在鱗片之間。大壁虎的尾巴又圓又長,尾巴上有6~7條白色環紋。大壁虎的四肢並不發達,僅能爬行,它的指(趾)膨大,底部有單行褶皺皮瓣,能吸附在牆壁上。雄性大壁虎的後肢的股部腹麵有一列鱗,具有圓形的股孔,這就是股窩,數量約為14~22個,雌性大壁虎沒有股窩或者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