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乒壇“冷麵殺手”--張怡寧(2 / 3)

難以想象,如果3歲以前學跳舞、遊泳或武術時,怡寧能堅持下來,而不是一心愛上乒乓球;如果當年為了讓女兒鍛煉身體,張媽媽不是讓怡寧學乒乓,而是長跑、踢球,或者其他什麼;如果怡寧心灰意冷時,十年來一直帶著她的教練李隼沒有將怡寧一把拉住;如果當年北京隊的女隊員被送到新加坡的,不是李佳薇,而是張怡寧……

回頭再看她奪冠後的那一刻,你會揉揉自己的眼睛,疑惑地問:這還是那個從來不會笑的北京小丫嗎?

加拉特斯體育館的天花板接納了張怡寧無數個雙手送上的飛吻,國乒女隊主教練陸元盛迎來了張怡寧長達一分鍾的熱烈擁抱。

這還是那個隱在王楠身後的冷麵師妹嗎?

世界大賽的領獎台上,張怡寧不再是隻拿銀牌的女二號;人員熙攘的場景裏,張怡寧不再是寧願沉默的次主角。

張怡寧不知道這塊金牌是有著曆史意義的第一百塊,但她一定知道,這塊金牌已經成就了一代女乒天後。

多年磨礪話辛酸

從17歲亮相世界乒壇就以“冷麵”示人的張怡寧,今天終於讓全世界看到了自己陽光燦爛的笑臉。在雅典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中4∶0輕取朝鮮選手金香美之後,她把飛吻拋向觀眾,用擁抱表達對李隼教練的感激。

“我對教練的感激,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充當過所有我需要的角色。他既是教練,又像父親和朋友。”張怡寧這樣解釋自己的忘情之舉。

張怡寧從心眼裏喜歡乒乓球,很多人覺得訓練苦,她覺得是一種享受,所以能熬得住。她小時候心就特別大,就是一定要拿世界冠軍。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技術上沒走什麼彎路,心態上卻出了很多問題,思想波動比較大。她想拿冠軍,但沒想過這需要一步一步做起,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最近四年裏她經曆了很多挫折,一次次衝擊單打冠軍失敗。

2000年她非常有希望參加悉尼奧運會女單比賽。但在吉隆坡世乒賽女團決賽中輸給徐競的一場球,改變了她的前進軌跡。那次團體賽,張怡寧前麵一直發揮得不錯。決賽對中國台北,前兩盤王楠和李菊打得特別好,張怡寧激動得已經爆棚了,她想自己必須要比她倆贏得更漂亮。那時她也沒這方麵的經驗,結果她一上去打冒了,輸掉了比賽。

受這場球的影響,她在隨後的奧運會預選賽打得很差,錯失了參加悉尼奧運會的機會,人一下子消沉下去了。教練對她說,如果你還想打下去,隻能你自己救自己了,這道坎你必須自己邁過去。那半年,因為王楠要參加奧運會,教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王楠身上。

張怡寧說:“這之前我一直特別順,沒受過這麼大的打擊。大約有兩三個月的時候,我一直緩不過,看別人拿冠軍好像挺容易的,到我這兒怎麼這麼難。後來教練給我做了很多工作,中間我思想也有反複,最後堅定下來,我這麼喜歡乒乓球,不能隨便放棄,現在從零開始,重新再來。年底訪歐,我連拿了兩站女單冠軍,氣又盛了,下決心一定要拿單打世界冠軍。”

2001年,張怡寧在技術上已經比較出眾了,第46屆世乒賽打得很好,對九運會的女單冠軍也胸有成竹。結果在全運會女單決賽中,她在比分2∶0領先王楠的情況下又被翻盤,第五局隻得了5分。她當時是被自己氣壞了,最後一個球故意打下網。因為消極比賽,她受到了嚴厲處罰,當時教練組做的決定是:第一,全隊做檢查;第二,禁賽三個月;第三,在《乒乓世界》雜誌上刊登書麵檢查。這次九運會風波對她打擊也很大。

張怡寧和王楠的風格不一樣,王楠比較紮實,點到她就能做到。張怡寧屬於骨子裏很強,但行動上又比較散漫的人,對她的管理必須是強製性的,所以教練對她一直比較凶,她拿了世界冠軍以後教練該罵還是罵她。對優秀運動員,教練不能護著,如果教練員控製不住她,要想提高就很難。2002年,張怡寧成績不錯,獲得了世界杯、巡回賽總決賽和亞運會冠軍女單冠軍,2003年初公布世界排名的時候,她第一次排到了首位。到了2003年巴黎世乒賽,從技術到心理她都是最好的時候,女單決賽又是她和王楠爭冠軍,這次她落後3盤,又追回3盤,最後還是輸了。等到年底在香港世界杯輸球之後,張怡寧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奪冠的信念已經開始動搖了。

張怡寧說:“我各種辦法都試過了,全運會女單決賽,我非常有激情,失敗了;巴黎世乒賽女單決賽,我非常沉穩,也失敗了。我不明白為什麼,覺得有點不了解自己了,這種感覺挺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