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互動與軌跡(2)(2 / 3)

處於唐宋之際的五代十國,就是在隋唐這個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新平台上,漢族與新興的突厥、回紇、吐蕃、南詔、沙陀等少數民族之間,各少數民族之間的互動又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精彩薈萃的曆史話劇。在這759年的曆史變遷中,胡漢融合,大破大立,開辟了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又一個新紀元。

5、中華民族核心漢族在宋遼夏金的再發展與元明的新整合

中華民族的形成經曆了魏晉南北朝漢族的發展,以及在隋唐新平台的互動,唐末五代十國的大動蕩、大分化,漢族在宋遼夏金進入了再發展時期,迎來了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第二個高潮。

在唐末五代十國中國民族關係大轉型中建立起來的宋王朝,一開始就麵對北方“金戈鐵馬”的遼,繼而又遭遇西北“英雄之生”的西夏。在宋遼西夏三國鼎立之中,戰爭與和平交織,民族互動與認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各個層麵逐步展開而不斷深入,及至南宋與金的南北對峙,在戰爭與和平的博弈之中,中華大地上再一次出現了民族大遷徙、大互動、大認同、大融合的潮流。這時,不僅僅是漢人的大量南遷,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在民族互動的潮流中,漢族再一次得到了發展,與此同時,南方發育一向緩慢的少數民族,進入了新的民族形成過程,壯、瑤、侗、布依等民族紛紛登上曆史舞台,悄然亮相。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崛起。從“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曆近70年之久,降服畏兀兒和哈喇魯,吞西夏,征服金朝,招撫吐蕃,平定大理,滅亡了南宋。蒙古族終“以馬上得天下”,統一了中國,建構了統一多民族的元王朝。

但是,元王朝將國人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四等的民族藩籬,並沒有能改變中華民族形成互動新整合的曆史潮流,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中,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脫穎而出,滅元建立起了明王朝,把元明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新整合推向了高潮。

曆史的重演,往往是在新的基礎上的重演,是一種螺旋形的上升。繼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第二個高潮後,在宋遼西夏金到元明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第三個高潮中,漢族得到了再發展,中華民族的形成互動在元明時期得到了新的整合,不僅僅是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互動與認同加深了,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意識的萌芽,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精神支柱。在這684年的曆史風雨中,激蕩洗禮,整合交融,開辟了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又一個新紀元。

6、中華民族核心漢族在清的大發展與民國的新認同

中華民族的核心漢族經曆了宋遼夏金的再發展與元明新整合的互動,在曆史的軌道上緩緩地、堅定的前進著。

進入清代,由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繼蒙古族建立元王朝之後,再次以少數民族的身份成為中國的統治民族而“君臨天下”。滿族雖然“君臨天下”,但並沒有改變中華民族形成互動的方向,中華民族形成的互動仍然沿著漢族大發展的軌跡前進著,清初實行“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強迫同化政策,但其結果不是漢族的“滿化”,而是滿族的“漢化”。

與此同時,滿族與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政治互動、整合和認同,不僅鞏固了中國的邊疆,也大大加強了邊疆民族地區對中央的向心力,以及邊疆民族與漢族經濟文化的互動和整合。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建立了中華民國,從而掀開了中國曆史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