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邊疆與中央(2)(2 / 3)

漢王朝對匈奴也實行了和親政策。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使劉敬奉宗室女翁主為單於閼氏(即皇後),歲奉匈奴絮繒酒食物各有數,約為兄弟以和親”。孝惠、高後以及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都與匈奴保持著和親政策。在此,漢元帝時昭君出塞已成為千古佳話,這樣,和親政策的實行對匈奴產生了極大的向心力,正如《漢書·匈奴傳上》所言:“匈奴自單於以下背親漢”,從而形成匈奴向漢王朝中央政府“之出俸稱定,列為此藩。”(《漢書·匈奴列傳下》)唐代是邊疆各族地方政權向中央王朝政府請婚和親的一個高潮。以回紇向唐王朝請婚為例,唐與回紇和親,從唐中葉的肅宗至德年間起,曆經代、德、順、憲、穆六朝,共90多年,先後嫁寧國、鹹安、太和三位公主和四位大臣宗室女與回紇可汗。其中最重要的請婚和親有四次:

第一次,回紇可汗請求和親,肅宗準其所請,將親生幼女封為寧國公主嫁葛勒可汗,並以榮王李業之女陪嫁為妾。葛勒可汗十分珍視這門親事,尊冊唐公主為可敦,並在色楞格河畔築一座富貴城。回紇以“舉國大典,萬民歡迎”之氣勢,隆重地接待寧國公主。次年,葛勒可汗卒,少子移地健繼位,為登裏可汗。寧國公主返回唐朝,榮王之女留在回紇號少寧國公主,依回紇風俗,配登裏可汗為可敦,在回紇生活33年,生育二子。

第二次,寶應元年(762),唐代宗即位,這時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又作亂,洛陽告急。次年,登裏可汗率驍騎4000與唐朝李光弼、仆固懷恩等率兵收複洛陽,平定河北,為唐又立大功。唐冊封登裏可汗為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因葛勒可汗在世時已為移地健向唐請婚,因此,代宗以仆固懷恩之女嫁他,封為光親可敦。代宗大曆三年(768),光親可敦卒,登裏可汗又請婚,代宗於次年以仆固懷恩幼女妻之,封為崇徽公主。

第三次,唐貞元三年(787),合骨咄祿毗伽可汗頓莫賀屢請和親,德宗許以其第八女鹹安公主妻可汗。頓莫賀遂於次年派其妹毗伽公主、宰相硤跌率回紇各大酋長之妻女50餘人及其他隨員共1000餘人,以回紇馬3000匹及其他物品為聘禮來迎公主。是年10月,德宗冊封頓莫賀為汩咄祿長壽天親毗伽可汗,冊鹹安公主為智慧端正長壽孝順可敦。派滕王湛然為婚禮使,右仆射關播等護送。鹹安公主在回紇生活21年,依俗曆配天親、忠貞、奉誠、懷信四位可汗,於808年卒於回紇。

第四次,穆宗長慶元年(821),唐穆宗以太和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崇德可汗依前舊例,遣都督思結和葉護公主等2000人,以馬2萬匹、駱駝千峰為聘禮來迎公主。太和公主在回紇生活了23年。

從回紇這四次向唐請婚和親可見邊疆對中央政府向心力之強大。

而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與鬆讚幹布結婚也成了中國曆史的又一個千古佳話。

凡此等等,也都充分表現和反映了“四夷歸伏”,(《唐會要·靺鞨》)邊疆各民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權對中央政府的請婚和親也是邊疆對中央有著“向著圓心”向心力的又一個重要凸現。

這樣,表現為中國邊疆對中央內附冊封、入朝納貢、請婚和親向心力的這些文化圖像,正是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政治基礎。

三、原因:各民族共同建構了中國

了解了中國邊疆對中央的向心力,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在中國會產生這麼巨大的向心力,使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了一體?回答是肯定的,即是因為中國各民族共同建構了中國。

國家,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一般來說具有人民、土地、主權者三要素正如梁啟超:“夫國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上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製法律而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有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家。”中國,作為一個曆史悠久而連綿的主權國家是由中國各民族共同建構的。

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主權國家。在建構中國的曆史過程中,56個民族及其先民們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漢族在中原地區,以黃河和長江為搖籃,孕育了中國的文明時代;在夏、商、周三代的曆史演進中,譜寫了中國曆史的開端。自秦統一後,曆經二千多年的曆史發展,像滾雪球一樣,向南滾到了珠江流域,向北滾到了黑龍江流域,並與當時當地的少數民族一起開拓了中國疆域的腹地。對此,筆者另在第八章論述,在此不贅。

下麵筆者想就少數民族奠定祖國的疆域,共同建構中國的情況略作勾勒。

1.東北內蒙地區少數民族對建構中國的貢獻

東北內蒙地區夏、商、周以來,在白山黑水的哺育下,在蒙古高原的懷抱裏,最早開拓這塊土地的是夏、商、周時的肅慎、獫狁、東胡、林胡和樓煩等族。戰國時獫狁發展成的匈奴,東胡的大部分發展成的烏丸和鮮卑,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兩漢之時,繼肅慎而起的是挹婁,夫餘和高句麗,以及南北朝時的勿吉,柔然以及契丹和室韋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隋唐時勿吉發展為靺鞨,其中最著名的是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與此同時契丹勃興,奚族出現;宋遼之時,黑水靺鞨又發展成女真,他們又使這塊土地的發展出現了新的麵貌。金末室韋發發展形成為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