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邊疆與中央(2)(3 / 3)

蒙古族不僅對塊土地的發展作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而且由於成吉思汗的南征西討,忽必烈統一中國,從此結束了中國自宋以來宋、遼、夏、金的分裂局麵,從此中國的統一成為一種定勢。不僅如此,對開拓中國疆域有重要意義的是:

一在吐蕃地區設置烏斯、藏、納裏速古魯遜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今前、後藏及阿裏地區;清查吐蕃戶口;設置驛站與兵站;駐屯軍隊;依元朝法律製定吐蕃刑律,使吐蕃成為元朝版圖的一部分,這為西藏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二統一了西域,於至元十七年(1280)置北庭都護府為西域最高軍政機關,至元十九年(1282)又置阿裏麻裏元帥府,領天山北路,第二年又分別在別失八裏、哈刺火者、兀丹設立宣慰司,統轄天山南北軍政事,至元二十三(1286)又置別失八裏元帥府,領天山南路,並實行了置譯站,實行軍屯、民屯,撥糧賑濟,減輕賦稅,統一貨幣等措施,不僅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係,密切了各族人民的關係,而且鞏固了祖國的統一,為新疆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因此之故,蒙古族為締造偉大的祖國立下了定乾坤的偉大功勳。

及至明代,建州女真發展形成滿族。滿族與蒙古族一樣,不僅對這塊土地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滿族入關後建立的清王朝,對祖國疆域的開拓和鞏固也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其主要表現:

一是統一了東北地區。努爾哈赤不僅統一了女真各部,索倫、達虎爾、鄂倫春等族群亦臣服於清,連漠南蒙古科爾沁、喀爾喀、察哈爾等部也都歸順於清,這就有利於阻止沙俄勢力的擴張,東北邊疆地區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二是統一台灣。台灣本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天啟四年(1624)荷蘭殖民者乘明王朝衰落,無力顧及之時侵占了台灣。順治十八年(1661)四月,鄭成功恢複了被荷蘭殖民者統治了38年的台灣。但是隨著清王朝統一中國的大局已定,而鄭成功逝世後、其子鄭經割據台灣,並參與三藩叛亂。康熙二十年(1681),鄭經死,台灣政局更加不穩,“人心惶惑無定”。(施琅:《靖海紀事》卷上)於是1683年,康熙統一了台灣,並加強了對台灣的管轄和建設,為台灣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三是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亂,鞏固了新疆的統一局麵。清王朝從康熙起,曆經雍正,到乾隆,先後對新疆進行了長達70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平定了準噶爾的叛亂、大小和卓的叛亂,設將軍、都統、參讚大臣、辦事大臣等職官,加強了對新疆的管理,並興修水利、開辦屯田,修建城池、建置台站,為新疆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四是對西藏的社會進行了改革,加強了對西藏的政治管轄。清王朝在康熙時驅逐了準噶爾的入侵後,對西藏原有的社會製度進行了改革,組建了新的西藏地方政府,頒布了《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限製了噶倫的權利,提高了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的地位。在擊敗了廓爾喀的入侵後,又頒布了《鐵定西藏章程》,進一步確定了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與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平等的地位;對西藏的軍隊,以及貨幣、貿易、稅收進行了整頓;訂立了西藏地方的對外事務以及邊界的管理製度;製定了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製度,為西藏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五是改土歸流,強化了對西南地區的管理。中國西南的雲南、貴州、廣西等少數民族自唐、宋以來就實行羈縻製度,元、明以後發展為土司製度,及至清代,這些地區,土流並存,行政體製混亂,有的土司甚至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與中央對抗。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態,清代從雍正四年(1726)到雍正九年(1731)對雲南、貴州、廣西,以及四川、湖南等省進行了改土歸流,從而統一了西南地區的行政管理體製,鞏固了西南邊疆,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2.西北新疆少數民族的貢獻

西北新疆地區廣袤的黃土高原和戈壁綠州,從傳說時代開始就是中國一些古老民族祖先活動的曆史舞台。先秦之時開拓這塊土地的少數民族一般被稱為“西戎”,其包括了大戎、驪戎、薑戎、陸渾之戎、揚拒、泉皋、伊洛之戎、戎蠻等眾多不同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其後,從西戎中演化出來的氐族和羌族是西北曆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兩個古老民族。與此同時,開拓天山南北、帕米爾高原、戈壁綠洲的是大、小月氏,烏孫等古老的遊牧民族,以及“西域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