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邊疆與中央(4)(1 / 2)

又如18世紀中期,英國征服了孟加拉以後,東印度公司開始把西藏作為掠奪目標。乾隆三十九年(1774),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總督赫斯定借口派其秘書波格爾(G.Bogle)去西藏。六世班禪曾寫信給赫斯定和波格爾,拒絕英人入藏。信中說,西藏是中國領土,中國大皇帝禁止外國人來藏,紮什倫布寺離北京太遠,一時不能得到大皇帝的批準,因此要波格爾返回加爾各答。波格爾隻好采取欺騙的手段取得了班禪的同意,容許他們到日喀則。波格爾在紮什倫布寺住了5個月。開始他要求去拉薩,未得到班禪同意,又要求和西藏訂一個商約,為此拉薩曾派人來日喀則和他商談。拉薩的官員表示,西藏是屬於中國大皇帝管轄,通商之事他們不能做主。在企圖和整個西藏通商失敗後,波格爾又轉而要求單獨和班禪轄區訂一商約,但也遭到了班禪的拒絕。這樣,英國侵略者第一次企圖侵入西藏的活動以失敗告終。乾隆四十年(1783),赫斯定以慶賀第七世班禪坐床為名,派人再次入藏,同西藏方麵談判通商事宜。攝政仲巴呼圖克圖在日喀則接見了赫斯定的代表。仲巴說,現在的靈童的確是前世班禪的轉世,但因為年幼,中國大皇帝吩咐不許外人覲見。至於通商問題,仲巴說,他曾和達賴數次通信,均不同意,特別是中國大皇帝無意讓英國人到西藏通商,也不準外國人去聖地拉薩,並申明這個主張是堅定不移的。這樣,英國侵略者第二次企圖侵入西藏的活動仍然以失敗告終。

更能證明藏族誓死衛祖國統一的是1899年,印度總督寇鬆勳爵(Curzon)企圖訂立一個“以西藏為突出的締約一方”的條約,進而完成把西藏從中國領土上分裂出去的陰謀。英人的所作所為遭到了西藏地方政府和十三世達賴的堅決反對,來信被原封不動地退還。寇鬆惱羞成怒,竟然氣急敗壞地要求英國政府派專使帶兵打進拉薩,胡說要用武力強迫西藏“獨立”。此後不久,英軍公然入侵西藏,1904年7月的江孜保衛戰中,藏軍表現得極為英勇無畏。他們退守到山岩上的保壘周圍,扞衛每一寸土地。山上的積水斷絕了,就在夜間用繩索放人下來,取泥潭裏的汙水喝,甚至以尿解渴。藏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用山上的石頭繼續作戰,又堅守了三晝夜,才不得已撤出戰鬥。最後,英軍雖然於8月3日占領了拉薩,並強迫簽署了所謂的《拉薩條約》,但是在西藏僧俗群眾的不斷反對下,1906年在中英簽訂的《中英續訂藏印條約》,英國最終不得不在事實上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

藏族人民為西藏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西南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對共同締造偉大的祖國同樣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以傣族和景頗族為例,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西南邊陲的傣族和景頗族人民不僅在1890年、1898年兩次抗擊了英軍以勘界為名的入侵,而且當1898年12月18日中英雙方開始勘定中緬邊界時,盡管清政府派出的界務總辦昏庸無知,英方硬說我隴川腹地一百餘裏之外的壘甸就是互蘭,並要以南宛河為界,企圖占領更多的中國土地。若按此劃界,隴川壩大部分地區將被英國蠶食,並且自古就屬於我國的著名關隘鐵壁關、虎踞關、天馬關、漢龍關四關也將在英屬緬甸版圖內。英國殖民者的這一侵略行徑,激起了邊地各民族人民的無比憤怒。景頗族隴川王子樹山官早東樂率領各族群眾將英國人驅逐出境,傣族幹崖第二十任世襲宣撫使刀盈廷的兒子刀安仁也率軍積極配合,據守四關。從而擊破了英國吞食中國領土的陰謀。

再以佤族為例,20世紀30年代初,世居阿佤山的佤族人民已多次抗擊了英國侵略者的入侵。1935年4月,中英雙方組成了勘界委員會,開始對滇緬南段未定界進行第二次會勘。1936年,勘界委員會的中立委員伊斯林偏袒英國,把中國的爐房礦區劃給了英方,這再一次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憤怒,從而爆發了著名的“班洪事件”。當時阿佤山諸部派代表向勘界委員會請願,反對英國侵占和分裂佤族。以班洪王為首的佤族十七部落王聯合致函勘界委員會,指出:“卡瓦山地為中國土地,卡瓦山民為中華民族之一部分”,“倘入我藩籬,窺我堂奧,奴隸我人民,強占我土地,則卡瓦山民眾雖愚,亦必竭其智能,為正當之防衛,與英人抗”。同時,十七王還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求援的《敬告祖國同胞書》。書雲:“竊我卡瓦十七王地……自昔遠祖世受中國冊封,固守邊疆,迄今千數百年。世傳弗替,不但載諸史冊,並現尚有曆朝頒給印信,可資憑證。惟我卡地,本為中國極西之國防邊陲,亦即中國之西南半壁,得失重要關係。請求我國勘界團,據理力爭,能否澈達目的,雖不可期,但我卡民眾早盟誓團結,自決方針,告諸天地鬼神,誓斷頭顱,不為英殖之奴屬……”為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