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很長的曆史過程。這個過程之所以長,是因為這個過程代表了中國各民族發展的一個曆史趨勢,甚至可以說也代表了世界民族發展的曆史大趨勢。在這個曆史過程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會形成一些階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其中漢民族(亦簡稱漢族)就是一個典型的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案例。
一、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
為什麼漢族是一個典型的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案例?因為漢民族研究總結了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雪球理論。什麼是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這要從漢民族為什麼是一個雪球講起。
漢民族為什麼是一個雪球?因為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結買;漢民族“多元一體”的結構也像雪球一樣,從整體上看是一個雪球,從局部上看又是許許多多雪花。費孝通先生在提出著名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理論時也說過:“從民族方麵說,漢族在整個過程中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因此,我在《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一書的《題識》中,提出了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
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性的正確反映,是係統化了的理性認識,其具體指概念、原理的體係。那麼,什麼是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呢?眾所周知,雪,是一種神奇而又美麗的自然景觀。當雪花飄飄之時,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當雪花凝聚成雪球滾動之時,雪球會越滾越大,越滾越結實。漢民族,這個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民族,也頗具雪的特性。從遙遠的古代起,她多元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美麗、富饒、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她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珠江流成為搖籃,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之中,從點到線,從線到麵,像滾雪球一樣,融合了許許多多民族或族群凝聚而形成;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結實,發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因此,我們可以將漢民族比喻為一個碩大無朋的雪球。
從這個比喻出發,漢民族研究雪球理論的定義是:漢民族是一個是有雪球性質的民族共同體,她具有雪球的結構特征,又具有滾雪球的過程特征,還具有雪球的凝聚特征。正是這三個特征的整合,才使漢民族成為一個既包含差異,又被高度認同的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民族共同體。
根據漢民族研究雪球理論的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漢民族研究的學術內涵主要分為:漢民族這個雪球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整體;漢民族這個雪球是在滾動中形成的;漢民族這個雪球也是在滾動中發展的;漢民族這個雪球具有雪球的結構;漢民族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漢民族這個雪球越滾越結實等6個層次。通過對漢民族學術內涵的分析,有助於人們認識和理解漢民族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民族。
二、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
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十分漫長,同時也是分階段的。何謂階段?就是事物發展進程中劃分的段落。而過程的階段性,是指任何一個確定的過程都是可以分為若幹段落的;每個段落之間既有聯係,又有確定的質的區別;階段與過程有著部分質的區別。與此同時,還要注意總過程中各階段之間的前後相繼,上下連貫,相互貫通,一個接一個的不間斷的發展。這裏所說的不間斷的發展,一是指一個確定的過程中階段之間的連續性;二是指過程之間轉化的連續性,即每一個過程完結以後,在一定條件下,都要向與它有必然聯係的過程轉化。漢民族滾雪球的過程就是分階段的,而且當漢民族滾雪球形成過程完結後,很自然地轉化進入了漢民族滾雪球的發展過程。
(一)漢民族滾雪球形成三部曲
我們先來考察一下漢民族滾雪球形成的三個階段:
漢民族的形成經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從部落到民族的發展過程,又經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蠻、夷、戎、狄融合成華夏民族的階段,最後形成於漢代的漫長而複雜的三個曆史階段。
1.夏、商、周、楚、越諸族的相繼崛起
民族是一個曆史的範疇,從民族形成的科學意義上來說,漢民族的形成起始於夏、商、周、楚、越諸民族相繼崛起。
公元前23至前22世紀左右,夏民族在黃河中遊河、洛流域的黃土地帶首先崛起。相傳夏部落在進入河、洛流域以前,仍然處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製時期。血緣關係仍然是維係人們的主要紐帶。據《史記·夏本紀》說:夏部落姒姓,共十二個氏族,以夏後氏為核心組成為一個有共同血緣的大部落。隨著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到了大禹時期,青銅工具開始出現並使用。正如《越絕書》卷十一說:“禹穴之時,以銅為兵。”對此,與曆史文獻中記載的夏王朝所在的中心地區大致相符的二裏頭文化遺址的分布地區,出土了形製和器種比較複雜的青銅器提供了考古例證。與此同時,水井的發明,如在洛陽銼李,河南偃師二裏頭等遺址發現的水井,為夏部落向縱深開闊地帶聚集定居提供了新的條件,血緣關係開始向地緣關係,在舜時就發生過“流四凶族:渾敦、窮奇、禱杌、饕餮,投諸四裔”的事。經過長期的融合,到禹時,《左傳》哀公七年中所說的“禹令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時的夏部落聯盟,已不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人們共同體了,“萬國”是地域的區分,而不是氏族或部落的籍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