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族群類型比較複雜,有的因人文特征而形成,如客家人、平話人,“高山漢”,屯堡人等;有的因地域範圍而形成,如華北的山東人、河南人、山西人、河北人,華中的湖北人、湖南人、江西人,西北的陝南人、關中人、陝北人、隴右人、河西人等;有的以城市為中心而形成,如上海人、南京人、杭州人等。
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漢民族的族群結構分三級:
1、第一級族群結構
以漢族的人文地理劃分,可將漢民族分為華南漢族、華東漢族、華中漢族、華北漢族、東北漢族、西北漢族、西南漢族。
2.第二級族群結構
在一級族群結構之下,華南漢族可分為廣府人、客家人、閩南福佬人、福州人、平話人、桂柳人等族群。
華東漢族可分為上海人、南京人、杭州人、徽州人、蘇州人、寧波人、溫州人等族群。
華中漢族可分為湖北人、湖南人、江西人等族群。
華北漢族可分為北京人、河北人、河南人、山東人、山西人等族群。
東北漢族可分為沈陽人、大連人、哈爾濱人、長春人等族群。
西北漢族可分為河湟人、河西人、關中人、西安人、陝北人、秦州天水人等族群。
西南漢族可分為、雲南人、貴州人等族群。
3.第三級族群結構
主要指“族群島”,如廣西的“高山漢”、伢人、富川本地人,貴州的屯堡人,福建的惠安人,以及疍人等族群。
漢民族這三級族群結構,構成了漢民族的龐大的族群體係。了解了漢民族具有龐大而複雜的族群結構,誰還會對漢民族內部差異的巨大,而又高度認同為“一體”的結構感到疑惑而大驚小怪呢?
六、從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看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
我們考察了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和結構這樣一個案例樣本,對於我們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有什麼啟示呢?
啟示一:從漢民族的形成過程經曆了從公元前2l世紀夏,到公元3世紀初東漢滅亡,前後2300餘年,可以看到中華民族這個更高認同層次民族共同體的形成也絕對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過程應該比漢族漫長得多,不是漫長一二百年,也不是三五百年,而是一二千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形成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時的原因。
啟示二:漢民族的結構複雜,內部差異巨大,構成漢民族的族群很多,人口多少不等,文化因素的認同也不一,有的成片聚居,如閩南人,廣府人等;有的大分散、小聚居,如客家人,平話人等,有的處於少數民族的包圍之中呈“族群島”,如廣西的“高山漢”等;有的聚居在城市,如北京人蘇州人等,有的聚居在農村,如貴州的屯堡人等。這樣,由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族群組成的漢民族,構建了漢民族“多元一體”的結構模式。在這裏,各個族群單位是“多元,漢民族是“一體。從漢民族的結構,可以看到下形成不久的中華民族也是有族群結構的,其結構比漢民族更複雜,內部差異更巨大,構成中華民族的族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