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新概念,於是21世紀被認為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一體化過程不斷加速,文化經濟蓬勃興起,“文化經濟”這一全新概念大有取代“知識經濟”的趨勢。如果說,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科技,那麼,文化經濟的核心則是文化。打造文化經濟,就是在經濟活動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內涵,將文化作用於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消費等各個環節,使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無不融彙著文化的精華。以文化資源優勢為依托的文化經濟必然要求通過提高產品的文化含量來提升產品的高附加值,從而使文化在挖掘與承傳、轉型與發展、差異與交流、整合與創新、生產與需求等更廣泛的領域與經濟的運行緊密結合起來。而這一切都將依賴於文化創意與文化策劃。在文化經濟時代,文化及其價值的轉化已經係統化、產業化。例如廣告創意策劃、營銷創意策劃、項目創意策劃、旅遊創意策劃、品牌創意策劃、管理創意策劃、影視創意策劃、CI創意策劃等全麵開花,在各行各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創意策劃已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正以其神奇的“魔力”推動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演藝文化創意策劃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演藝業市場逐漸孕育成熟,呈現出規範有序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狀態。從演藝市場主體來看,初步形成了演出團體、演出公司和演出場所三類演出經濟實體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的主導格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000多個,從業人員數十萬;大大小小的民間職業演出團體更是數不勝數。專門從事演出中介業務的經紀機構400多家;專業演出場所1934個,其他演出場所上萬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全年演出達41.9萬場次,觀眾4.7億人次,出訪演出1.7萬場;參與拍攝影視片數千部(集)。
從演藝類型來看,計劃演出包括政府舉辦的藝術節、評獎彙演、調演和節慶演出、大型綜藝晚會等,雖然所占比例不大,但規模大、水平高、影響大,具有強烈的代表性、示範性和導向性。民間營業性演出的場次多,約占演出市場總量的80%以上。從演出的品類結構、地區布局、形式、場地來看,均日益優化。
1.大型演出項目的創意與策劃
大型演藝項目涉及麵廣、合作者眾多,其運作是一個較為複雜的係統工程。基本運作流程:項目定位――演出單位――演出場所――演出推廣。下麵以2003年兩場超大型演出《阿依達》和《大河之舞》的成功運作為例。《阿依達》是意大利“歌劇之王”威爾第1871年創作的一出愛情悲劇,100多年來常演不衰,擁有全球性的品牌效應與商業潛力。《大河之舞》是以踢踏舞的形式講述愛爾蘭祖先與大自然抗爭、經曆戰爭、饑荒等種種苦難後重建家園的長篇血淚史詩。
(1)市場調研和項目定位
按照傳統的看法,歌劇和歌舞劇都屬於“陽春白雪”,目標消費群定位是白領、文化教育界人士、高級商務人員和收入較高的時尚人士。為了尋找最佳定位,承辦方北京北奧大型文化體育活動有限公司進行了細致的前期調查,提出一份長達20多頁的市場調查報告。最後的定位:《阿依達》作為一台“觀看”和“感受”的歌劇,要充分迎合老百姓“看熱鬧”和中青年高消費群體追求時尚的消費心理。於是決定將這部歌劇賦予全新的時尚外表,跨越曆代流行和古典高雅的推廣思路。根據這種定位,對劇本進行了改造,加進了許多好看有趣的成分,並且把原劇的結尾和《梁祝》嫁接。在布景製作上投巨資追求豪華之極致,以達到“搶眼”的效果,如製作服裝6000多套,出場演員達4000多名,上千噸鋼材搭建40多米高的世界上最高的演出金字塔,超過6000平方米的巨型舞台,可以承受數噸重的大象、雄獅和猛虎列隊通過。運用當今最新穎、最現代的燈光:激光、帕尼燈、LED燈。總花費達上千萬人民幣。《大河之舞》的定位則更加大眾化、商品化,追求好看、好聽,達到新、奇、美的審美效果。
在價格定位上也進行了精心策劃,《阿依達》在票價製定上拉開檔次,以滿足各層次觀眾的需要。場地票為1800元、1500元、1000元和800元四個檔次。看台票為580元、380元、280元、180元、80元五個檔次。《大河之舞》票價相對集中,最貴的1280元,最便宜的120元。結果是最貴的和最便宜的最好賣。專家分析認為,高價票走的是禮品市場,屬於公關、商務層次的消費,老百姓則以低價票為主。
(2)選擇場所和營銷推廣
演出場地的選擇也是一件煞費苦心的事。《阿依達》要表現恢弘的大氣勢、大場麵,最終選擇了北京工人體育場。《大河之舞》備選方案有體育館,最後定在人民大會堂。
演出的推廣活動與產品的理念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廣告宣傳方麵,都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市場推廣工作。2003年9月,《阿依達》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搭建金字塔時,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以200萬元的金額成為冠名讚助商。冠名為“現代之夜――北京超大型景觀歌劇”。北京市政府提供價值1000多萬元的報紙、廣播、電視及網絡等媒體的推廣費用,直接投資1500多萬元。北京理想設計藝術公司斥資200多萬元免費為節目製作節目冊、海報、宣傳單頁、請柬等平麵宣傳品。中國網通、中國普天、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藍天電信等著名企業成為廣告讚助商。《大河之舞》的宣傳推廣工作也是十分成功,雖然其讚助商隻有一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但中演公司憑借雄厚的實力和市場運作方麵的經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宣傳力度驟增至鋪天蓋地的程度。正是基於這一係列精心的策劃,使這兩場大型文藝演出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2.大型綜藝晚會的創意與策劃
大型綜藝晚會的創意策劃具有不同於大型文藝演出的特性,後者比較單純,一場舞劇就是舞劇,一場戲曲就是戲曲。而且具有連續性,可以不斷完善、成熟;綜藝晚會則是一種“拚盤”,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臨時性的。如果說文藝演出創意策劃的難點在於營銷推廣,那麼。綜藝晚會創意策劃的難點則在於晚會本身。其中有三個重點必須把握好。
(1)節目選擇與整體定位
所有的晚會都是有主題的,因此根據主題對晚會進行整體定位是創意策劃的第一步。比如,春節聯歡晚會的整體定位是喜慶、熱鬧、雅俗共賞;慰問災區的聯歡晚會在整體定位上則突出悲壯、勵誌和英雄主義。青少年夏令營聯歡晚會與老幹部聯歡晚會的定位肯定有巨大差異;青年歌手大獎賽頒獎晚會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若幹周年的歌詠晚會在定位上更是截然不同。定位不同,在節目的選擇上自然迥異,換言之,節目選擇上的區別顯示了晚會定位的差異,二者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2)節目編排與晚會節奏
一台好的晚會猶如一篇好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晚會更是最忌平淡。晚會的創意策劃是否精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看演出節奏的安排是否緊湊,特別是高潮節目的安排是否得當。有句成語叫“高潮迭起”,應當是晚會創意策劃人員的座右銘。所謂“迭起”就啟示我們一台晚會不僅一定要有高潮,而且要設計若幹個高潮,這些高潮是“迭起”的,即在高潮與高潮之間有一些緩衝性的節目,以達到張弛有度、錯落有致。同時也符合觀眾的欣賞心理――在情緒激揚之後需要一個平複間隙的回味。
(3)主持人與名家大腕
大型晚會的主持人與名家大腕同等重要。如果說名家大腕是晚會的亮點,晚會的高潮要靠他們掀起;那麼主持人就是整台晚會的金線,不僅將晚會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成為調節晚會氛圍的樞紐。作為一條金線,在晚會高潮時刻,與掀起高潮的演員相映生輝,而在演出處於低潮時刻,則憑借自身的魅力將觀眾的情緒點燃。從創意策劃的角度來說,應當給主持人更多的關注。包括主持人的選擇、風格定位、串聯詞的設計等。
3.演藝創意策劃基本步驟
一般大型演藝創意策劃的步驟比較複雜,程序繁多,擇其主要環節略作說明,大型演藝創意策劃的。
二、企業文化創意策劃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大文化環境的影響下,經過企業領導者長期倡導和全體員工的積極實踐、認同與創新所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習慣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價值體係及由此決定的行為方式。這些價值體係和行為方式滲透並體現在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中,構成企業的精神支柱,形成企業的慣例和傳統。
1.企業文化的本質與特征
企業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企業的運營與管理受到兩隻看不見的手的製約,一隻手是價值規律,另一隻手是文化規律,即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以一種無形的力量蘊藏於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之中,又作為一種氛圍籠罩著整個企業。例如,喬家票號的“彙通天下”就是一隻無形的手,範導著票號的全體員工以誠待人、以商報國。大慶的“鐵人精神”,更是一隻無形的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
企業文化也是一種最新的管理理論。企業文化理論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主體位置上。強調文化認同和群體意識的作用,反對單純的強製管理。注重在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和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為企業建立明確的價值體係和行為規範。
企業文化的特征可以分為本質性特征和從屬性特征。本質性特征主要有三點:一是獨特性,即每一個企業的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這是長期培育的結果,是企業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二是共識性,即企業員工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願景等。這是企業凝聚力的關鍵所在。三是滲透性,是指企業文化像水、像空氣一樣滲透在企業的細胞之中,塑造著企業員工的心靈,使人們自控、自律。
企業文化的從屬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1)無形與有形的統一
企業文化的內涵包含各種價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是作為一種文化心態和一種氛圍存在於特定的人群之中的,能夠感覺到,但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的東西又是通過有形的載體而發生作用的,如行為方式、規章製度、經營策略等。無形之魂一定要附著於有形之體。
(2)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企業文化是一種道理的係統,是觀念性的、概念性的,是對企業活動的理性思考和高度概括,具有“高視性”和“前瞻性”――高視闊步:企業文化的高視,指導企業實踐的闊步前進;前瞻無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前瞻就是遠慮。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企業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指導實踐。不是來源於實踐的理論,不為實踐服務的理論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如果將其束之高閣,它就成為一種“擺設”。不少企業建設的企業文化成為一種“花瓶”,就是因為企業文化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脫節。
(3)穩態與動態的統一
穩態是指企業文化的相對穩定性。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不能隨意變動。如果朝令夕改,說變就變,就失去了權威性和指導性。令人們無所適從,甚至根本就不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印象。所以企業文化一定要精心策劃、反複論證、廣泛征求意見,一經確定就要維護他的權威性,不能想廢就廢,說改就改。但是社會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如果一味地以不變應萬變,那就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必須與時俱進,隨著科技的進步、設備的更新、組織的變革等及時推動企業文化的變革與進步。
2.企業文化的體係
企業文化的體係可以從三個層麵來審視。
(1)深層內涵即精神理念,如企業宗旨、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主要是指企業的基本信仰、追求和經營管理的基本理念。深層內涵主要解決辦企業是為了什麼、追求什麼樣的目標、提倡什麼、反對什麼,以什麼樣的指導思想進行經營管理等方麵的問題。深層內涵是指企業規範化、信念化了的意識形態的表現,反映企業經營管理中積極的主導意識。
(2)中層輻射即經營理念和行為理念,如企業目標、企業願景、企業定位、企業作風,是企業的倫理道德、經營風範,即企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中層輻射表明人們對真善美與假醜惡、對誠實公正與虛偽偏私等基本問題的看法,並以此為標準評價員工的行為,調整企業與員工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係。這四個理念以公眾輿論,規章製度等形式表現出來。
(3)表層顯現主要是企業風貌與企業形象,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外部行為特征、視覺特征以及企業風格、風氣、傳統、習慣等。表現為企業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的大小和企業內部精神麵貌的好壞。
3.企業文化的分類
(1)按照發育狀態可以分為成長型文化、成熟型文化和衰退型文化三種。
①成長型文化
該文化是指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與企業的發展狀態同步的文化類型。在企業的初創時期、企業經營迅速發展及資本迅速膨脹時期,企業中各種文化相互抗衡,表現出新文化不斷上升的態勢,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企業被注入許多新的觀念、新的意識和新的精神。呈上升趨勢的企業經營和成長型的企業文化相得益彰,對員工表現出極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但是,由於成長型文化麵對的外部市場環境急劇變化,企業內部人員、結構、製度以及經營模式尚未定型,因此這種文化是不穩定的,若不善於引導和培育則會出現偏差。
②成熟型文化
這種文化個性突出且相對穩定,企業發展進入成熟期,經營規模穩定,人員流動率降低,內部管理運行狀態良好,企業與社會公眾的關係也調試到了正常狀態,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也進入穩定時期。經過企業成長期文化的衝突和整合,這時的個性特征越來越鮮明,企業主導文化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許多非正式規則但卻具有強烈感染力和範導力的文化氛圍。此時的企業,規章製度順理成章,指令暢通無阻,企業文化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但是,成熟型的企業文化具有一定的慣性和惰性。往往成為阻礙企業文化進步的藩籬。
③衰退型文化
這是背時違勢的企業文化類型。由於社會的急劇變革,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曾經輝煌的企業文化勢必麵臨著新的挑戰。如果不能應對挑戰,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衰退是必然的。
(2)按照企業性質可以分為國有企業文化、合資企業文化、鄉鎮企業文化和民營企業文化四種。
①國有企業文化是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統治地位、在計劃經濟的搖籃中發育成長起來的文化。國有企業文化呈現出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較強,政策性、計劃性和全局意識、奉獻精神較強的特征。但是船大難掉頭,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全麵深化,國有企業麵臨著轉型和不斷更新、改造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