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益壽延年的壽星(1 / 1)

壽星,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千百年來,中國人對長壽的追求始終不渝,上至統治者,下到民間百姓,求仙祈壽的觀念和行為貫穿於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無不反映了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壽星本為星名,最早見於秦漢時期的《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晉郭璞注曰:“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也有記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星;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由此可見,壽星在當時是作為掌管人間禍福的一種星相而被供奉的。在現在的民間傳說中,有男壽星、女壽星之分。男壽星是南極仙翁,女壽星叫麻姑。

男壽星——南極仙翁

南極仙翁是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間性命年壽的神仙。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傳說為元始天王九子。

南極仙翁是南極老人星的人神化,古時人們認為天上的南極老人星主國家之壽,以此星的隱顯為王朝命運興衰的征象。後來它又被引申為主人壽長短的神靈。唐代司馬貞將壽星當作主人間福壽之神,他說:“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

南極仙翁的傳統形象,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拄長杖的老人形象:慈眉善目、鶴發童顏,右手拄著壽杖,杖高於頭頂,左手托著一隻大壽桃。

民俗年畫《壽星圖》是人們喜愛的吉祥物,慈眉善目的壽星老人滿足了人們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望。《壽星圖》中還點綴有鬆、鶴、龜、靈芝、葫蘆等長壽吉祥物,更增添了吉祥的意味,突出了長壽的主題。還有些民俗年畫將壽星與福祿二仙一並畫在圖中,稱“福祿壽圖”,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和精神的安慰。

民間傳說中,還把東方朔、彭祖、太上老君也稱為老壽星。把他們稱為老壽星,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壽命都長。傳說東方朔為歲星的化身,曾三次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活了1800多歲,所以,民間把他奉為長壽之祖。彭祖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長壽仙人,善養生,800歲容貌不變。太上老君又稱老子,傳說他母親懷胎72年,生時從母腋下而出,耳長七尺,須發皆白,故稱老子。他曾經曆三皇五帝至周,長生不死,因此也稱老壽星,也把他作為吉祥長壽的象征。

女壽星——麻姑

麻姑為傳說中的長壽仙女、吉祥女神,一般用於祝賀高齡女長輩長壽。

有關麻姑的身世曆來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麻姑是由凡人修煉而被奉為壽仙的。當然,麻姑成仙的說法是多種多樣的。

麻姑事跡最早見於晉代葛洪《神仙傳。麻姑傳》。晉代,東海有孝廉,名王遠,字方平,後來當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圖讖河洛之要”,後來辭官入山修道,成了著名神仙。麻姑是王遠的妹妹,長的俊俏美麗,本事了得,相傳她修道成仙,可擲米成丹砂,能穿木屐在水麵上行走。麻姑年齡看似十八九歲,卻自稱看過“東海三為桑田”。麻姑被人們奉為壽仙即源於此。

麻姑成為壽星,還與王母娘娘有關。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誕辰,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什麼好獻的,就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壽酒,獻給王母,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曆。麻姑由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麻姑獻壽”也成為民俗畫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畫中麻姑美如天仙,或騰雲,伴以飛鶴;或騎鹿,伴以青鬆;或直身,雙手托盤作奉獻狀,盤中一壺美酒,幾枚仙桃或佛手;或肩背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隨。麻姑獻壽的藝術形象,代表著民間對仁厚的長者和尊貴的客人最誠摯、最美好的祝福。

延伸閱讀

關於壽星形象的傳說

我們常見的那種壽星形象,據說是在宋仁宗時期形成的。

史料記載:北宋仁宗八年(公元1063年)十一月,京師汴梁城內,有一位道士在街上為行人占卦測字,樣子長得非常古怪。宮中近侍奇之,遂將其引見給仁宗,仁宗賜酒一石,道士當時就喝去七鬥,並說自己來自終南山,然後離宮而去。第二天管理觀測星相的臣子來報,說壽星靠近了皇上的身邊,然而此時,那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

仁宗感慨之餘召集了一些畫師,根據仁宗的描述,畫師們把這位道士的形象畫了出來,這可能是壽星圖最早的雛形。然後經過不斷的藝術加工,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常見的那種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