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送財降富的各路財神(1 / 1)

自從私有財產出現,追求財富便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人們認為財神可以助人發財,所以過去各地敬財神之風甚盛,非常崇拜“財神”。舊時把財神當吉祥神來供奉和崇拜,反映了人們對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舊時人們把對財富的渴望之情寄托於神仙,塑造出了文財神、武財神,以滿足各階層人士祈財的不同需求。雖然年年祈財也未必發財,但人們在這樣的祥瑞環境裏總能獲得慰藉。財神是中國各階層最普遍的信仰對象之一。

影響最大的財神——趙公明

眾財神傳說中,影響最大、祭祀最多的是趙公明。

趙公明,姓趙名朗,字公明,為道教中的神明,是虛構的人物。傳說他與鍾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入山修道,被漢代張道陵天師收為徒弟,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趙公明原為邪神、惡神,後被降服,在《封神演義》中成為財神。

財神趙公明的形象,源於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麵黑而多須,跨虎。關於他的賜財功能,《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備受歡迎。

武財神——關公

在中華商界有一種獨特的關公文化,那就是奉關公為財神。按說關公與財神沒有聯係,為什麼以關公為財神呢?這主要是與人們對關公的“忠義”敬仰有關。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記有關羽被迫降曹後,曹操企圖以金錢、高官、美女來收買關羽,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仍離開曹操,來到劉備身邊,因此關羽被塑造成“千古忠義第一人”。麵對財富,很多人往往見利忘義。所以,人們希望在金錢麵前要像關公那樣堅守誠信和忠義,不能見利忘義、見色忘義,所以把關公奉為武財神來供祀。

文財神——比幹、範蠡

民間把比幹、範蠡作為文財神敬奉,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他們的人品、人格崇敬。《史記。 殷本紀》載:比幹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而紂王荒淫無度,殘酷暴虐,比幹直言勸諫。紂王不僅不聽,還把比幹剖膛挖心。後世奉比幹為財神,主要是對他心地純正、率直無私品格的敬仰。範蠡為文財神,是因為他原為越王勾踐的大臣,足智多謀,幫越王打敗了吳王,不居功領賞,反則隱名埋姓,到齊國經商,積了一筆財產,自號陶朱公。但他發家致富又能散財,接濟窮人。所以,人們把他奉為文財神。

民間不論供奉的是趙公元帥、武財神,還是比幹文財神,旁邊都要配有利市仙官。利市仙官民間稱為小財神,來曆不明。據《封神演義》講,他為趙公元帥的徒弟,叫姚少司,被薑子牙封為迎祥納福的利市仙官。所謂利市,也就是做生意吉利走運,一本萬利。迎利市仙官,古時是在正月初五,天剛放亮就可聽到一陣鞭炮聲。清蔡雲有《竹枝詞》雲:“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該詩把人們為祈財求利而搶先祭神的習俗生動描繪出來,表現了人們求財的功利心理。

延伸閱讀

“準財神”劉海蟾的傳說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還有一類“準財神”,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他雖為未得財神封號,但在民間的知名度頗高。

劉海蟾,曆史上實有其人。原名劉海,五代時人,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一天,有個道士來見,他以賓禮相待。道士向劉海要了十枚雞蛋和十文金錢,以一錢間一蛋高高壘起,壘成塔狀。劉海驚叫起來:“太危險了!”道士對他說:“身居榮祿,足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時恍然大悟。後得道成仙,雲遊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

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雖為五毒之一。又因其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而受人崇拜,成了有靈氣的神物。劉海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裏,就把錢撒到哪裏,救濟了不少窮人,被稱為“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