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它猶如一座展示華夏曆史的檔案館,使人對商代文明有客觀的認識。2006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商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製國家,有六百餘年曆史。公元前14世紀左右,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直至滅亡,曆史上稱遷殷的商後期為“殷商”。殷即今天河南安陽,殷墟位於安陽西北小屯村一帶,是有文字可考,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曆史。
漢字鼻祖——甲骨文
相傳,甲骨文最先是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屯村被發現的,當時,無意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農夫們,把這些為數不少的骨頭當作藥材,賣給藥鋪。清末時,一些骨片傳到學者王懿榮手中,他立刻發現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周朝青銅器上的鍾鼎文年代更早。後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學者也開始著手研究這些文字,並進一步確定這些文字的年代是商朝。
殷墟甲骨文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具有完備體係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多為殷王朝占卜的記錄,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
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業的巔峰——殷墟青銅器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璀璨奪目的青銅文明,是中國青銅器使用和製造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階段。青銅禮器有鼎、簋、觚、爵、斝;兵器有戈、矛、鉞、刀、鏃;工具有锛、鑿、斧、鋸、鏟;樂器有鐃、鈴、鉦等。形製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殷墟所顯示的青銅冶鑄方麵的輝煌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鼎
1939年3月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挖掘出一隻巨型青銅鼎,此鼎形製雄偉,重量達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這就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麵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麵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麵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麵。據考證,司母戊鼎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延伸閱讀
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婦好
婦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她是商王武丁三個法定的配偶之一,也是最有能力最受寵愛的王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關她的記載多達240多條,其中不乏描述她領兵打仗和參與國家祭活動的內容,據史料記載,商人“國之大事,在與戎”,就是說商人政治生活中兩件最大的事情是祭和戰爭。據甲骨文資料顯示,婦好經常參與戰爭和主持國家祭, 其中在甲骨文裏記載她率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並且運籌、巧設埋伏,配合商王的大將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也許是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積勞成疾過早的去世了。商王武丁為了紀念她把她厚葬在了宮殿區,並在她的墓上修建了一座享堂,便於對她進行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