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中國服飾管窺——惠安女服飾(1 / 1)

惠安女服飾融民族、地方文化為一體,既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又獨具民族風情,是研究閩越文化傳承變遷的珍貴資料。經福建省惠安縣申報,2006年惠安女服飾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惠安女服飾起源於古百越諸族,擁有自身的服飾特色。惠女服飾的基本特點是:頭披鮮豔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下穿黑褲,又寬又大。這種服飾在全國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視覺感染力,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重要部分”。

惠安女服飾特征

惠安女服飾有“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的戲稱。惠安女的頭部被頭笠和頭巾包裹得僅露出一張臉:“封建”;而腰、腹部卻暴露無遺:“民主”;大筒褲的褲腳寬一般均有40~50厘米:“浪費”;而上衣卻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節約”。於是,所謂思想的“封建”與“民主”,衣料的“節約”與“浪費”,在惠東女的身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內涵豐富、既矛盾又統一和諧的審美觀。

服飾與民俗

封建頭

曆史上惠安一帶地瘠民貧,男人多外出謀生,再加上當地習俗的原因,家鄉的生產勞動都由女人承擔。由於地理因素,惠安一帶常見山風海風。風沙最能損人容顏,因此惠安女的頭部常年使用方巾和鬥笠。臉部隻露出眼、鼻、口,有時風沙太大,方巾的結還可以紮在鼻子底下,這樣隻露出眼睛和鼻子了,然後戴上鬥笠,把頭部防護得嚴嚴實實的,冬天防風沙,夏日擋驕陽。這就是所謂的“封建頭”。

民主肚

惠安沿海一帶的婦女,上身的衣服短得出奇,連肚臍都沒遮蓋住,且整件上衣既窄又緊,連袖管都緊綁著手臂。“民主肚”是由於這些惠安女常年在海邊勞動,況且撈海菜、收漁網等操作都是要俯身在水麵上進行,如果衣服長了、鬆了,自然妨礙勞作。多少年來,惠安女露肚臍的上衣代代相傳,穿這樣的上衣在海邊勞動其實最自然。

關於惠安女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來還有一則傳說。

傳說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過此地,地方官吏為顯其所轄庶民十分富足,於是下令打製銀腰帶係於女人褲腰上,同時弄短上衣以便讓銀腰帶顯露出來。此後,佩帶銀腰帶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征一直流傳下來。

浪費褲

穿寬褲管的惠安女在海灘作業,不怕海水浸濕,不怕海浪打濕;在山上扛石頭,在田裏勞動,不怕汗水浸漬。由於褲管寬,濕了也不影響正常活動。且野外、海邊風大,幾趟走動,很快就被吹幹。所以,惠安女的寬褲管並非浪費。

傳承價值

惠安女服飾各部分之間在色彩、款式、線條、圖案等方麵的配合是相當協調且恰如其分的,它既具備傳統特征,又有一定的現代氣息。惠安女服飾的發展變化,以適應生活和勞動為前提,並嚴格遵循自身的審美觀念,以“稱體、入時、從俗”為追求目標。

惠安女服飾的傳承、變異曆程充分展現了惠安女的勤勞智慧和傑出的創造力,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惠安女服飾所蘊含的藝術與服飾民俗的深刻內涵,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化遺產。

延伸閱讀

惠安女服飾的傳說

相傳宋代惠安有一位容貌出眾的康小姐因不願意與宰相李文會的兒子成親,遭到搶親,拚命掙紮蹬踢時,上衣扯起衣不蔽體。婚後生了幾個兒女。大女兒出嫁時為了紀念她當年的舊事,她把大女兒看成二十年前的自己,在女兒要出嫁之前,日夜為她趕製一套特別的嫁衣。衣的領口、袖邊、襟頭、衣擺,都用不同顏色的布料和五色絲線滾成花邊,還把衣服和褲子襯上不同顏色的布塊。出嫁那天,先給女兒頭上梳紮發,插上一百支,表示她對自己的婚姻是一百個不願意。這件衣服上身短小,路出肚臍,褲子寬大,宛若垂地,她用這些裝飾表達對當年搶親事件的不滿,吐出了積鬱在內心的怨氣。從此成為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