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經絡:人體看不見的網(1 / 1)

經絡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它同髒腑學說等結合起來,奠定了中醫生理、病理學基礎,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點。它源於遠古,服務於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周恩來總理陪同他參觀了中國的“針刺麻醉”:一根細長的銀針輕輕地撚入病人手部,然後接通電流,病人逐漸處於麻醉狀態,醫生就開始給病人做甲狀腺切除手術。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病人沒有一點痛苦的表現。

這個手術現場震驚了美國總統,也讓他大惑不解。醫生告訴他,那是因為銀針紮在“合穀穴”上,循經絡感傳到頭頸部位,就起到了麻醉作用。“針刺麻醉”已經用於甲狀腺切除和拔牙等幾十類手術中,而針灸麻醉在中國古代醫書中早有記載和應用。

後麵的事暫且不提,先來了解一下經絡的大致情況。

“經絡”一詞首先見於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靈樞邪氣髒腑病形》說:“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又如《靈樞經脈》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學說是從經絡的分布和功能上來闡述人體內髒與體表、內髒與內髒以及體表各部分之間相互聯係和氣血運行的理論。

經絡包括12經脈、奇經脈、12經別、15絡脈、孫絡、12經筋及12皮部等。其中12經脈是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的合稱,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而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合稱“奇經八脈”,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

經脈如同經路,是縱行的幹線;絡脈如同網絡,為橫行的分支。經絡內屬髒腑,外連肢節,是聯係全身、運行氣血的通路。它們縱橫交叉,循行於人體內外,組成了一個支配人體生理活動的有機聯係的係統。

如果用大地來比喻我們的身體,那麼,經絡就是分布在大地上的河流與湖泊。十二正經就像長江、黃河那樣的大河流,相間分布在大地上;而絡脈則像它們的分支,貫穿於每一塊土地上;奇經八脈剛好像散落在河流之間的湖泊,調節與它們相通的河水的流量;流動於經脈中的氣血就是河水,滋養澆灌著每一塊土地。這樣看來,人體的虛病與實病便類似於大地上的旱災與澇災。

中醫借助於經絡治病,但經絡是否真實存在卻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近年來,我國經絡學家應用現代生物物理技術——聲、光、熱、電、核等手段肯定了經絡的客觀存在。他們用小錘叩擊人的體表,發現在經絡部位能發出一種獨特的高亢音。用帶電的金屬棒接觸體表,發現電流通過經絡線路時,就突然有低阻抗出現。根據這兩種現象,經絡學家準確地描繪出了14條寬約1毫米的人體經絡循行線。令人驚奇的是,14條經絡居然同2000多年前的《內經》中所描繪的一模一樣。這些實驗在1000個人和100隻動物身上進行,都測量到了穩定的經絡的循行路線。更使人驚訝的是,在人體因病截除的下肢上以及放血致死的家兔和大白鼠的新鮮屍體上,也都測量出了同之前一樣的經絡循行路線。這就說明,經絡它是不依賴於神經係統和血液係統而獨立存在的一個循環係統。關於經絡的這些重大突破,為經絡的現代化研究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生物科學領域,為今後中醫針灸、氣功以及現代生物學、醫學的新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延伸閱讀

因經絡而死的朝鮮科學家

20世紀60年代,朝鮮有一個名為金鳳漢的科學家,宣稱找到了經絡,並將之命名為“鳳漢管”。這個發現轟動了世界醫學界,也引發了各國對經絡研究的興趣。接下來的幾年,全球科學家不斷要求朝鮮公布研究成果,朝鮮卻始終拿不出具體的證據。最終,金鳳漢由於拿不出具體的證據而跳樓自殺,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