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是觀音佛祖的尊敬稱呼。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稱觀音大士,觀音,觀世音,觀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因此,觀音崇拜在中國民間久盛不衰。
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就充分說明了中國民眾崇敬供奉觀音的盛況。在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觀音形象
觀世音菩薩是梵文的意譯,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鳩摩羅什的舊譯觀世音。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
觀世音大約是在公元1世紀的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到了6世紀各寺廟都供有觀世音菩薩像。在當時,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於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屬男像。
佛教經典記載,觀音大士周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三應(一說三十二應)。在觀音的諸多化身中,自然會有一些女身,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以後觀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為女性菩薩,這一改變深受俗眾歡迎。觀音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並且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千手觀音的傳說
到了北宋,中國人又創造了新的關於觀音身世的故事。有一位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女兒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作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隻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千手千眼的觀世音。
民間信仰
《法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觀音菩薩以其無限慈悲,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受到法界眾生的敬仰和崇拜。
從隋唐以來,民間便形成了廣泛的觀音信仰,並逐漸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宗教節日:農曆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農曆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農曆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有的將這三日並稱為觀音菩薩聖誕。節日這天,大家聚在一起吃齋,有的地區是要先交錢給廟主做好了飯來吃,所捐的錢數目在100元上就把你的名字刻在廟外的石碑上。每逢這三個節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其一般祝儀是:唱《香讚》,誦菩薩名、《大悲咒》,唱《觀音大士讚》、《觀音菩薩偈》,念觀音聖號,拜願,三皈依畢。這種儀式可以讓人沐浴佛法梵音,淨化心靈。
觀音崇拜在中國民間曆久不衰,不僅僅在寺院,在中國大多普通百姓的家裏,都供著觀音像,早晚一爐香,這也是對善的希望和追求。
延伸閱讀
蓮花座
據傳釋
牟尼和觀世音菩薩頗愛蓮花,用蓮花為座,因此所有寺院裏的佛像都是以蓮花為寶座,稱之為蓮花座。佛教蓮花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個須彌座,其上、下
都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麵雕刻一門,上下做仰蓮與伏蓮。在轉角之部位還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蓮瓣形,在束腰部分還用力士支頂,上下都繪製彩雲,如同梁
式樣。在這個須彌座的頂部,再做一層大蓮瓣座。蓮瓣座分為四層,蓮瓣除每瓣邊緣處,繪製白、紅、白三條曲線勾邊。每個蓮瓣的外表還繪製圖案、有的蓮座在仰蓮處不繪製花朵,而隻飾色彩,勾邊圖案。在佛塔上也有蓮花座,但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變體,佛塔本身即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