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伊麗莎白時期戲劇中體現的思想觀念與文學特色,再與中國的思想和文學作一番比較,劉若愚得出了若幹有趣的結論:
(一)從思想層麵來看
1.伊麗莎白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與西方現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頗有不同,反而與中國傳統思想相似。比如伊麗莎白時人們相信上帝主宰,萬物相應,生長有序,這與中國古人相信天生萬物,天人感應,各守本分觀念近似。所不同的,隻是一信造物之神,一信自生之道而已。
2.伊麗莎白時人們的倫理觀念“尊卑有序,各安其位”,也與中國傳統之“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等綱常倫理觀念大同小異。
3.伊麗莎白時人們關於宇宙構成的“四元素”說與萬物相應之說,也與現代西方科學觀念不同,而與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之說略同。
(二)從文學層麵來看
1.伊麗莎白時代雖富於創造精神,但是兼重古希臘羅馬文學的傳統,這與現代西方作家愛好絕對自由,拋棄傳統不同,而與中國古代主張“複古”的文學觀念相近。
2.伊麗莎白戲劇中修辭典故的運用及其結構法則與中國古代文學暗合,如其四段結構法與中國詩法所謂的“起、承、轉、合”相似,即以此四字作Protasis,Epitasis,Catas tasis,Catastro-phe的翻譯,也未嚐不可。
3.伊麗莎白時期針對古典文學的研究,逐漸形成一些分門別類的方法,有校勘(Textual criticism)、語源(Etymology)、語音(Phonology)、古文字(Paleography)、詩法(Prosody)、目錄(Bibliography)諸學。這些方法與中國傳統的國學治學途徑相仿佛。
正因為劉若愚認識到伊麗莎白時期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學暗合,於是特別撰文,對伊麗莎白時代和元代戲劇中的一些慣例(Conventions)作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