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法家與遊俠的基本立場大相徑庭。法家從統治者的立場出發,遊俠從平民的立場出發看待社會。法家醉心於統治權術,遊俠則不僅對做官毫無興趣,而且極其厭惡被統治。
在強調個人尊嚴、反對國家權威方麵,在寧取富有人情味的正義感而不取法律概念方麵,遊俠與儒家是站在一條戰線上的。雖然遊俠與儒家道德準則各不相同,但兩者都把道德準則置於法律之上。這就是作為法家的韓非為什麼要把儒、俠包括在國家的“五蠹”之中,一並加以譴責的原因。
(三)遊俠與墨家
墨子宣揚“兼愛”,遊俠與墨家理應有很多共同之處,事實也是如此。兩者的相似性可以舉出四點:其一,兩者都具有強烈的正義感,都熱衷於作利他的事情;其二,與儒家有等差的仁愛觀念不同,墨家和遊俠都主張普遍的愛心;其三,墨、俠兩者都不重錢財,樂善好施;其四,墨、俠兩者對朋友都絕對忠誠,足以信賴。
墨家與遊俠也有不同之處,結合馮友蘭的說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其一,遊俠出自同情或義憤幫人打仗,墨家為實現自己的主張幫人打仗;其二,遊俠不過逞一夫之勇,墨家則進而講治國之道;其三,遊俠對自己的信念隻是身體力行,墨家則將自己的道德觀念係統化、理論化,並且設法使之普遍化。
其他的不同還有:墨家生活簡樸,嚴於律己;遊俠生活自由散漫。墨家是高度組織化的團體,領袖對成員有絕對權威;遊俠的群體隻是在自願基礎上維係鬆散的聯係。墨家雖然也為弱國自衛而戰,但其本質上是“非戰”的;遊俠則時時準備投入爭鬥。大致說來,墨家關心政治與社會的平等,遊俠隻是講求個人的平等。
(四)遊俠與道家
道家哲學的某些方麵與遊俠的氣質互相吻合:
首先,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強人所難去遵循社會統一的清規戒律。不管遊俠是否意識到這是道家的理論,他們信奉的實際上就是順其自然的原則。其次,道家與遊俠一樣,無視政府與法律,采取無政府主義的態度。對法律控製與政府權威的反感,讓道家與遊俠在氣質上一拍即合。
道家與遊俠也有不同之處:道家推崇無為,而遊俠就是要有所作為;道家追求的是純粹的精神自由,而遊俠追求的是個人在社會上的自由;道家理論中的玄學部分是遊俠所不能理解或無法接受的,沒有證據表明遊俠對道家玄學感興趣。
概言之,遊俠與儒、法、墨、道各家都有些瓜葛,但不屬於任何一家,他們既非知識分子,也非政治家,隻是一些意誌堅強,恪守信義,願為自己的信念而出生入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