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的比較(1 / 2)

中國的遊俠與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之間存在著有趣的平行和明顯的反差現象。在描述了二千四百年的中國遊俠發展演變狀況後,劉若愚從曆史與文學兩方麵對中國遊俠和西方騎士作了比較。

(一)中西曆史上遊俠與騎士的異同

在曆史上,西方騎士與中國遊俠的不同相當明顯:

首先,西方騎士形成了一個特定的階級,而中國遊俠則來自社會各個不同階層,階級出身的不同,自然要影響到各自的行為方式。西方騎士是封建製度的支柱,中國遊俠則是封建社會的破壞力量。西方騎士隻與社會地位相當的人禮尚往來,有強烈的同階級的休戚相關感。中國遊俠則主張打破社會隔閡,無所謂階級自覺性,絕不嫌貧愛富,就如信陵君對待侯嬴和朱亥,太子丹對待荊軻那樣。

其次,西方騎士有嚴格的宗教約束,中國遊俠則可以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法國學者萊昂·戈捷(Leon Gautier)聲稱:“騎士製是專業武士的基督教形式,騎士是基督教的戰士。”也許有點兒誇張,但西方騎士的確宣稱自己是基督徒,是忠心耿耿的護教者,而中國遊俠無需信仰任何宗教。

以上關於社會地位和宗教約束的兩大不同,導致了西方騎士與中國遊俠其他的不同:

西方騎士既然形成一個社會的階級,自然會用騎士製度限製自己的階級成員。要成為騎士,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並遵循嚴格的規則。按照基督教的道德標準,他們製定了各種騎士等級製度。相反,中國遊俠從不分等級,也不把俠客精神視為自己專屬。無論何人,隻要按照中國俠客的觀念行事,事實上,他就是一位俠客。

西方騎士忠於國王或封建領主,中國遊俠則僅僅把忠誠回報給知己,無論這位知己的社會地位如何。

西方騎士有保衛教堂的責任和義務,中國遊俠無需對任何宗教或個人負特別的責任。

西方騎士作為貴族和基督徒,必須遵循繁瑣的禮儀,穩健節製,講究風度。中國遊俠反對儒教禮節,不用為風度操心,行事風格無拘無束。

西方騎士總是表現出殷勤的愛情(早期並不如此),理想的騎士同時就是完美的情人。中國遊俠則大多數對女性淡漠無情,認為迷戀女人非男子漢大丈夫所為,或是對愛情抱無所謂態度,視女人為玩物而不是敬慕的對象。

盡管有上述這些差異,但在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之間畢竟還是有一些共同的觀念:

其一,中國遊俠主要的信條是助人為樂和打抱不平,對窮困者尤其樂於提供幫助。西方騎士也要求自己主持正義,舍己忘我以保護貧者弱者。例如,索爾茲伯裏的約翰(John of Salisbury)指出:騎士的義務之一是保護窮人免遭迫害。

其二,中國遊俠極其重視勇氣和名聲,寧死也不肯喪失名譽。西方騎士也是如此。

其三,中國遊俠慷慨大方,視金錢如糞土。西方騎士也很寬宏大量,認為慷慨的贈予是高尚騎士的主要美德。

其四,中國遊俠強調互相信任,忠誠不渝。西方騎士也被人稱道:“騎士絕不會假意承諾,言而無信。”

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共有的這些觀念信條代表了人類共同的渴望,他們超越了空間、時間,克服了兩者的差異,形成了思想的溝通。

(二)中西遊俠與騎士文學作品比較

曆史上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的異同自然會在各自的文學作品中得到反映。劉若愚對雙方有關詩歌、小說和戲劇作品作了分析比較。

1.詩歌的異同

中國遊俠詩歌可以與西方的兩類詩歌相比:英雄詩(Heroic Poetry)和騎士詩(Chivalric Poetry)。

中國遊俠詩與西方英雄詩相比較,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西方英雄詩一般是篇幅較長的英雄史詩,而中國遊俠詩一般簡短,隻是對俠客生平事跡的概略介紹或是對曆史上俠客的評論。第二,西方英雄詩重點描寫騎士為追求名譽而實施的行動,而中國遊俠詩的著重點在於俠義行為的動機,而不在於追求名譽。第三,西方英雄詩是為當眾吟誦而寫作的,而中國遊俠詩大多是文人的案頭作品。

中國遊俠詩與西方騎士詩相比較,主要有兩點不同:第一,西方騎士詩充滿了基督教寓言,慣於用寓言來表達心聲。中國遊俠詩一般不用寓言,寧可含蓄地以古喻今,甚至詠史詩成為專門的門類。第二,西方騎士詩既寫騎士的英雄業績,也寫他們纏綿悱惻的愛情,常常以騎士與武器、女人與愛情作為主題。斯賓塞(Spenser)即宣稱:“威猛的戰士和忠貞的情人將使我的詩歌更為道德。”中國遊俠詩隻是偶爾提及女性,但所取的是讓女人唱歌陪酒的態度,決不是嚴肅的愛情。如李白所寫年輕時的遊俠生活:“蕙蘭相隨喧妓女”(《少年行·君不見淮南少年遊俠客》),“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五陵少年金市東》)。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攜妓的輕狂舉動,而不是比翼雙飛的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