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分:李詩英譯(1 / 2)

第二部分是李商隱的一百首詩的英譯及解析,大概占其現存詩作的六分之一。除了簡單的詩以外,每首詩都附有注釋和評論。每首詩的注釋是解釋特殊的表達、典故等,而評論主要關心的是詩的整體的意思。大部分的注釋是根據前人的注解,但劉若愚略掉了那些隻是給出詩的詞語的來源而不闡明詩歌內容的部分,還追加了一些中國讀者可能知道而西方讀者不明白的東西。劉若愚沒有指明李商隱詩歌典故的來源,因為他認為對一般的讀者和解釋它們為什麼含有那麼多的題外之言和枝蔓之意沒有什麼意義。在評論裏,劉若愚主要是提供他自己對詩歌的解釋。雖然他偶爾參考了一些前人的評論,但他認為沒有必要提及每一首的每一種評論。某些時候,有些詩典故太多以至於在有注釋和評論的情況下仍然難以琢磨,他也增加了一些散文式的詮釋。既然解釋和評論之間沒有一定的分界線,一些解析實際上就包含了一些批評分析。尤其是關於一些長詩的評析,就緊跟在翻譯之後,而不是第三部分再加以評論。他希望讀者在看完注釋和解析後會再次回到詩的英譯帶著更深的理解和興趣去閱讀它們。第一次閱讀的時候,有些詩好像是有些令人迷惑或者是讓人覺得冷冷的,但是如果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到書的最後,他會發現努力是值得的,而且他最初的印象也許會改變。對那些相對簡單和明了的詩,他沒有增加解析去做無用功,而是給讀者想像的解釋留下了一些空間。

並不是所有翻譯過來的詩都是李商隱詩中最好的或最難的,因為他希望從總體上選出一些代表性的詩作。同樣的原因,他也沒有局限在容易翻譯的詩的範圍內。劉若愚也選擇了一些不為人知和沒什麼吸引力的詩篇,去避免造成對李商隱詩作的以偏概全。本書出現的大約三分之二的詩是以前沒有英譯的。英譯的詩大致排成三個部分。第一類(1—44)是或多或少有些晦澀的詩,這些詩沒有準確的係年;第二類(45—88)是更明白和更具傳統的自然狀態的關於個人和社會的詩;第三類(89—100),是詠史詩和現實詩。劉若愚希望這種排序有助於顯示李商隱詩歌的主題和風格的變化。

(一)晦澀的詩

第一類的四十四首詩,曆來爭議很多,比如說《錦瑟》、幾組《無題》、《偶題二首》、《燕台詩四首》等。總的來講,對於這部分詩,相對於前人來講,劉若愚對詩歌總體意思的解釋要靈活寬泛一些,並且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見解,雖然其中的一些觀點還有可以商榷之處。他反對把那些晦澀的詩歌和具體的人或事對應起來,而力求把詩中的一人一時之情感上升為一種世人皆有的普遍的感情。這種以人生哲學似的觀照方式來解讀李商隱撲朔迷離的朦朧詩,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方法。比起某些人為地把李商隱的詩弄得高深莫測的解釋來,似乎更合理一些。

對於這部分詩,劉若愚解析大致可以分三類情況。第一是愛情詩。這類詩又有兩種情況,首先是與李商隱本人無關的愛情詩。如《無題》中的《來是空言去無蹤》、《颯颯東風細雨來》、《鳳尾香羅薄幾重》、《重幃深下莫愁堂》、《紫府仙人號寶燈》等和《碧城三首》、《偶題二首》、《燕台詩四首》、《日射》、《銀河吹笙》、《聖女祠》等。這些詩描寫的是男女戀人之間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的心情,但並不就是李商隱自己的愛情經曆,也沒有必要去追究詩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誰。其次是和李商隱本身有關的愛情詩。如《嫦娥》、《霜月》、《風》、《秋月》、《月夜重寄宋華陽姐妹》等被認為是李商隱懷念某位道姑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