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古典小說分析(1 / 3)

中國存在著兩種主要的小說傳統: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文言小說一般篇幅簡短,可以稱作故事。白話小說則有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之分。古代長篇小說與現代長篇小說很不一樣:首先,現代長篇小說往往是個人創作,古代長篇則往往通過口頭傳說逐漸發展,是凝聚長時間許多人集體智慧的產物。其次,現代長篇多用散文,古代長篇往往詩文夾雜。再次,現代長篇多立足現實,古代長篇則往往引入超自然的神異之事。

劉若愚試圖將分析中國詩歌的“境界”理論擴展到戲劇和小說。他在《中國文學理論的綜合》一文中曾指出,戲劇或小說的境界與抒情詩的境界是不同的,它首要地不是由敘述者的內在經驗與外在現實所構成,而是由想像中的人物、情況、事件、地點等等的綜合;其次,是由所想像的人物的“內在經驗”與想像中的“外在世界”的融合,因為每一個人物可能都有他的生存世界,即使是想像中的。它構成了在首要的創境中的次要創境。可能還有其他的次要境界,像劇中劇的境界或故事中的故事的境界。而在理論上,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地繼續下去:例如,當小說中的人物做了一個夢時,夢境也就成為第三重境界。

(一)文言小說的題材類型

就題材而論,唐代的文言小說可以分成如下幾個類型:1.愛情小說

白行簡的《李娃傳》寫陳姓的宦門子弟與妓女李娃相愛的曲折故事。雖然男女主人公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物,但他們以互相的忠誠重新贏得讀者的稱賞。蔣防的《霍小玉傳》寫年輕詩人李益與妓女霍小玉的戀愛故事。女主角因男主角的背信棄義傷心而死,男主角變得瘋狂而後續婚姻不幸。作者試圖以此來求得某種理想的公正。著名詩人元稹的《鶯鶯傳》寫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無論讀者是否將元稹看成張生的原型,但作者無疑掩蓋了男主角行為的真正動機。這個故事後來被改編成一部諸宮調和幾種戲曲,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

2.超自然現象的故事

李朝威的《柳毅傳書》寫年輕書生柳毅為洞庭湖龍女傳書的故事,歌頌男主角的無私精神和平等意識,也表彰龍女的知恩圖報。

3.說教的故事

沈既濟的《枕中記》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都是以“人生如夢”為主題的故事。夢境愈像真實,真實也像愈夢境一般。作者巧妙地將“人生如夢”的哲理灌輸給了讀者。

4.俠義故事

袁郊的《紅線女》寫了一個勇敢、忠誠、武藝精湛而又文雅嬌柔的俠女典型。裴硎的《昆侖奴》則寫一位解救女子的俠客典型,中國的俠客勇於解救的不是自己的情人而是別人的情人,這與西方的騎士為自己的情愛奮鬥很不一樣。

(二)文言小說的藝術

1.敘述者的語氣

中國文言小說敘述者的語氣如同一位編年史家,以客觀的態度說話,很少用第一人稱寫作;即使是第一人稱,敘述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作者,甚至有冒充名人作者的情況。

2.結構

早期的文言小說作品很少表現出結構的意識,隻是簡單地把若幹情節片段連接起來而已,如王度的《古鏡記》即是如此。成熟的文言小說有單線發展的情節,也有各種甚至是無關緊要的插敘。自然環境的描寫與人物行為的關係比在白話小說中更為密切。

3.人物塑造

文言小說的人物有一定的類型模式,如年輕的才子,漂亮的妓女,勇猛的俠客,權勢顯赫的官吏,智慧出眾與超塵脫俗的道士、和尚等等,也塑造了不少富有個性色彩的人物典型。文言小說的作者無意於全麵創造人物性格,隻是在適當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勾勒出令人信服的人物畫像。

(三)白話短篇小說的題材類型

1.與文言小說相近的題材

白話小說除了與文言小說題材相同的人物外,還有商人、工匠、奴仆、閨婦、和尚、尼姑等等。

白話戀情小說比文言小說更多地描寫情欲,作者對於兩性關係的態度是有些首鼠兩端的:一方麵,他似乎同情人們滿足生理欲望的需要;另一方麵,他又提倡傳統的道德,指責婚外的戀情。有些作品中主要場麵的描寫似乎有意博取淫欲的樂趣,前言後記中卻宣稱意在勸誡。白話短篇寫戀情的代表作有明代馮夢龍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