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並不是穿衣、長相、發型、化妝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人全麵素質的綜合量化。形象的內涵廣而豐富,包括你的穿著、言行、舉止、修養、知識層次、家庭出身、和什麼人交友等。它清楚地講述著你是誰、你的社會地位、你如何生活、你是否有發展的可能……因此,你必須打造你的形象,讓別人接受你。好形象帶來好運氣。形象就是名片,形象就是品牌,形象就是機遇,形象就是財富。
形象就是生存力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很自然的行為,就是當初次與人會麵時,會不自覺地去估量對方,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從而判斷出對方是何等人物,比如:這個人多大年紀、經濟狀況如何、什麼性格、做什麼工作、教育背景如何……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第一感覺,也是“6秒鍾決定一個人”的事實。現在的社會,勢利之人處處都是,如果他感覺你是個成功者、有錢人、有權人,他會對你另眼相看,以“貴賓”之道待之;而如果他感到你是個沒錢人、沒權人,他還是會“另眼看之”,心想這人連我還不如呢,懶得理他。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微困難一些,那個男青年就很難搭到車。這充分說明了人們外表著裝的重要性。
我們時時被教導不要用外表來評價一個人,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都是靠眼睛“吃飯”的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眼睛看到的一切來替我們作判斷:這個人是否可靠?這個人的出身怎樣?這個人是否成功?他是否接受過高等教育?我們和他合作能否做到誠信……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視外在的東西。因為,我們大多靠眼睛來掃描,用目光去丈量,憑借外在的東西來衡量。
羅伯特·寵德曾說過:“大多數不成功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首先看起來就不像個成功者。再者,他們看起來就不想成功,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成功,或者當成功的機會到來時,他們不知道如何把握成功。”
一個成功的人如果忽略了對自己外在形象的維護,看起來不像個成功的人,是難以得到人們的尊重和信賴的,也會錯過許多難得成功的好機會。所以說形象對事業的成功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良好的個人形象,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遇。好的外表自己會說話。穿著得體的人給人的印象就好,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聰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賴他。”反之,一個穿著邋遢的人給人的印象就差。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個沒什麼作為的人,他粗心、沒有效率、不重要,他隻是一個普通人,不值得特別尊敬他,他習慣不被重視。”
一個人的外表具有“延伸自我”的特征。如果一個人的形象和服飾差距過大,就會令人有一種“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級品,而腰帶卻是地攤上的廉價品,這種打扮就不能不令人產生不自然的感覺了,甚至會懷疑你是善於偽裝自己,從而防備被你詐騙。而如果你是一位學生,卻開著名貴汽車或者使用價格昂貴的打火機,就難免讓人覺得輕浮,因為這種不合身份的包裝極易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覺。
此外,體形臃腫、衣著缺乏品位和姿勢不雅,同樣是造成負麵形象的主要因素。除了經常檢查自己的儀表之外,尚需注重整體的協調感。臉部的表情是影響相貌的重要因素。你可以站在鏡子前努力練習,如何不讓自己看起來像凶神惡煞似的。這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得到的。這種努力將會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麵貌,由此來改變一個人的相貌。無論做什麼事之前,你盡量找機會利用鏡子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臉是柔和、精力充沛,還是一副宿醉未醒的樣子?如果一臉無精打采的樣子,那最好先振作精神再出門。
第一印象價值百萬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常常會說或者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從第一次見到他,就喜歡上了他。”
“我永遠忘不了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歡他,也許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太糟了。”
“從對方敲門進入,到坐在我麵前的椅子上,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就大致知道他是否合格。”
這些話說明了什麼?說明大多數的人都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一個人的。
對方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對方討厭你,可能是你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太糟。這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們會自覺地依據第一印象去評價某人或某物,今後與人、物打交道的過程中的印象都被用來驗證第一印象。
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也就會有很多需要重視的第一印象。比如,求職,第一次去見麵試官;求人辦事,第一次登門拜訪;參加工作,第一次見單位同事;找對象,第一次與對方約會……這些第一次都很重要。從小的方麵來看,關係到求職能否成功、事情能否辦成;從大的方麵來看,關係到事業能否成功,婚姻能否美滿。
一位先生登報招聘一名辦公室勤雜工。約有50人前來應聘,但這位先生隻挑中了其中一個男孩。
“我想知道,你為何喜歡那個男孩?”他的一位朋友說,“他既沒帶一封介紹信,也沒有任何人推薦。”
“你錯了”,這位先生說,“他帶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蹭掉了腳下帶來的土,進門後隨手關上了門,說明他做事小心仔細;當他看到那位殘疾老人時,就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進了辦公室他先摘下帽子,回答我的提問時幹脆果斷,證明他既懂禮貌又有教養;其他人都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上邁過去,而這個男孩卻俯身拾起它放回桌子上;他衣著整潔,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指甲修得幹幹淨淨。難道你不認為這些就是最好的介紹信嗎?”
那個男孩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動了麵試官,成功地用“第一印象”推銷了自己。幸運其實並不神秘,也並不是“可遇不可求”的,打造完美的第一印象,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幸運的人。
因此,在現實交往中,我們務必在“慎初”上下功夫,力爭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時候,職業的成功並不依托於你畢業學校的牌子或你的智商,而常常取決於你給人的第一印象。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磨滅的,長相凶惡的人誰也不喜歡,沒有自信的人總是讓人覺得縮手縮腳。長得賊頭賊腦的人總是讓人覺得靠不住,而慈眉善目的人卻很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有些人很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就是形象良好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站姿:站出素質,站出魅力
體態是無聲的語言,站姿是身勢語,它傳遞信息,產生印象,表明你是否對他人、對活動有興趣,是否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生活中,有的人站立時東倚西靠,身軀歪斜,來回移動腳;有的人低頭、曲背、哈腰,兩臂抱胸;有的人兩腳交叉站立,腳位不當;也有的人手位不當,手插褲袋,晃動身體,擺弄頭發。或許這些小動作是你不經意間做出的,但不管怎樣,它都會使你顯得過於拘謹或隨意,且還容易給人一種沒有自信或缺乏教養的感覺。
站姿作為人的一種本能,是一個人站立的姿勢,它是人們平時所采用的一種靜態的身體造型,同時又是其他動態的身體造型的基礎和起點,最易表現人的姿勢特征。在交際中,站立姿勢是每個人全部儀態的核心。如果不夠標準,其他姿勢便根本談不上什麼優美。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站姿不正確,還會惹來一身病。不良站姿會導致肌肉萎縮,身體變矮。正確的姿勢不僅會減少骨骼、關節疾病,而且能夠傳遞積極的信息,給周圍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既然站姿如此重要,那麼你的站姿是否正確、科學呢?如果不是,那你可要趕快行動起來了。以下幾點站姿禮儀就可幫你在站出魅力的同時也站出健康。
1正確站姿的具體要求
(1)頭擺正,雙眼平視前方,微收下頜,麵帶微笑,動作平和自然;
(2)脖頸挺拔,肩放平,雙肩舒展,保持水平並稍微下沉;
(3)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
(4)身體直立,身體重心放在兩腳之間;
(5)挺胸,伸直背肌,雙肩盡量展開。收腹、立腰,臀部肌肉收緊,重心從身體的中心稍向前方,並盡量提高,有向上升的感覺;
(6)雙腿直立,膝蓋放鬆,大腿略微收緊。雙膝和雙腳並齊,兩腳跟、腳尖並攏,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
2站立時的注意事項
(1)不可兩腿交叉站立,會給人輕浮的感覺,表示態度上的保留或輕微拒絕。
(2)不準將手插在腰間,會給他人一種挑釁的感覺。
(3)不可雙手插於衣褲袋中,給人的感覺過於隨意。
(4)盡量不要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兩臂交叉,表明對他人的談活采取的是審視或排斥的態度。
(5)女士不要分開雙腳而站立,男生兩腳間距不要大於雙肩。
(6)不可交叉腿斜靠在馬路旁的樹幹、招牌、牆壁、欄杆上。
(7)不可不停地搖擺身子,扭捏作態。
(8)不可與他人勾肩搭背地站著。
(9)不可膝蓋伸不直及踝關節交叉站立。
(10)兩人呈八字形站立,表明允許第三人加入他們的勢力範圍,從而構成一個三人的封閉圈;三人呈門字形站立,表明可容納第四人,並形成拒絕他人再進入的“柵欄”。
3標準站姿的練習方法
站是坐與行的基礎,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姿勢,因而顯得非常重要。練習站姿掌握的要領是:平、直、高。
平,頭平正,雙肩一樣高低,兩眼平視,最好經常通過大衣鏡來觀察、糾正和掌握。或者在頭部上放一本書,以訓練站姿的標準。
直,腰直、腿直,後腦勺、背、臀、腳後跟成一條直線。可以靠牆壁站直,後腦勺靠牆,下巴自然微收;腿膝盡可能繃直,往牆壁貼靠:腳後跟頂住牆,把手塞到腰、牆之間,如果剛好能塞進去就可以了;如果空間太大,可把手一直放在背後,彎下腿,慢慢蹲下去,蹲到一半時,多餘的空間就會消失,然後再站直,體會正確直立的感覺。
高,重心上挺,盡可能使人顯高。練習方法是挺胸收腹,脖子上舉。在牆上吊一個物體,每當你挺直上拔時,頭頂剛好能觸到它。
隻要你按照上述要領反複練習,日常生活中再加以注意,形成習慣,就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站立姿態,讓你更挺拔、更健美。
坐姿:讓你端正又優美
中國古代對坐姿十分講究。要求坐姿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與自己的身份相應相稱。若處於莊嚴環境,則整理風紀,正襟危坐;若處於宴請場合,則盡量身體前傾,方便進餐;若人在休閑之時,身體方可稍向後坐……
而現今,在一些場合中,我們總能看到有的女士兩腿和兩膝離得太遠,很不雅觀,有如“城門大開”,露出襪口或內褲;有的男士抖動雙腿,一刻不停;有的人蹺起“二郎腿”,腿蹺得太高;有的人手插在衣袋裏,或叉腰、托腮,或托於腦後;也有的人扭來扭去,坐不穩當,很不耐煩;甚至有的人貪圖舒服,半坐半躺,形成癱坐。
當然了,不能因為這些人的坐姿不雅,我們就說他們不懂得禮儀。或許他們對生活中的基本禮貌禮儀會比較注意,但是在最為考驗人的坐姿麵前就很難做到收斂的態勢,而能做到“坐如鍾”的也必定不是一般人。但也因為坐姿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采用的姿勢之一,也更能體現氣質和美。這讓學習坐姿禮儀就顯得很有必要。
1就座時的禮儀
入座時,走到座位前,轉身後把右腳向後撤半步,輕穩坐下。然後把右腳與左腳並齊,坐在椅上,上體自然挺直,頭正,表情自然親切,目光柔和平視,嘴微閉,兩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掌心向下,兩腳平落地麵。起立時,右腳先後收半步,然後站起。
一般來說,在正式社交場合,要求男性兩腿之間可有一拳的距離,女性兩腿並攏無空隙。兩腿自然彎曲,兩腳平落地麵,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場合,男性可以蹺腿,但不可蹺得過高或抖動;女性大腿並攏,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要想坐姿更加優美,入座時就要輕柔和緩,就坐時不可以扭扭歪歪,兩腿過於叉開,不可以高蹺起二郎腿,若蹺腿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坐下後不要隨意挪動椅子、腿腳不停地抖動。女士著裙裝入座時,應用手將裙裝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站起來整理衣服。在正式場合與人會麵時,不可以一開始就靠在椅背上。就座時,一般至少坐滿椅子的2/3,不可坐滿椅子,也不要坐在椅子邊上過分前傾。
2離座時的禮儀
(1)禮貌聲明
離開坐椅時,身邊如果有人在座,應該用語言或動作向對方先示意,隨後再站起身來。
(2)注意次序
和別人同時離座,要注意起身的先後次序。要優先尊長,即地位低於對方時,應該稍後離座。地位高於對方時,可以首先離座。雙方身份同等時,可以同時起身離座。無論如何,搶先離座都是失態的表現。
(3)動作輕緩
離座時要注意禮儀序列,不要突然起身離座,驚嚇他人,最好動作輕緩。不要因為不注意而弄出響聲或將椅墊、椅罩弄掉在地上。
(4)從左離開
“左出”是一種禮節。不論是從正麵、側麵還是背麵走向座位,通常都講究從左側一方離開自己的座位。
3座位高低不同時的坐姿禮儀
(1)正常的座位
兩腳盡量向後左方,讓大腿和你的上半身呈90度以上,雙膝並攏,再把右腳從左腳外側伸出,使兩腳外側相靠。這樣不但雅致,而且顯得文靜而優美。
(2)較高座位
上身要正直,但可以蹺大腿。其方法是將左腿微向右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腳尖朝向地麵,不要右腳尖朝天。
(3)較低座位
輕輕坐下,臀部後麵距坐椅背約2厘米,背部靠坐椅靠背。若穿的是高跟鞋,坐在低座位上,膝蓋會高出腰部,應當並攏兩腿,使膝蓋平行靠緊,然後將膝蓋偏向對話者,偏的角度應根據座位高低來定,但以大腿和上半身構成直角為標準。
4最為常用的坐姿禮儀
(1)正襟危坐
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小腿與地麵,都應當成直角。雙膝雙腳完全並攏。這種坐姿是最基本的坐姿,適用於最正規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