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卷之四(4)(1 / 3)

唐韓愈,修武人,作《三星行》雲:“我生之初,日宿南鬥,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鬥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東坡嚐自謂生時與退之相似,蓋退之身宮在鬥牛,而坡公之命宮在焉,故贈術士謝正臣詩有“生時宿直鬥牛箕”之句,所謂摩蠍宮也。兩公生平遭遇相似以此。

璡除釀部玄拜隱侯

唐李璡,寧王子,封汝陽王,嚐取雲夢石甃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銀龜魚浮沉其中為酌酒具,自稱釀王兼曲部尚書。少陵《飲中八仙歌》所雲:“汝陽三鬥始朝天”,指璡也。甃音縐,砌也。

漢王玄隱侯山,景帝再征不屈,就其山封侯,因名侯山。宋之問詩:“王玄拜隱侯。”荊公《草堂懷古》詩:“周顒宅作阿蘭若,婁約身歸窣堵波。他日隱侯身亦老,為尋陳跡列煙蘿。”俱用此。窣堵波,言塔也。若,音惹。

公孫東閣龐統南州

漢公孫弘,字次卿,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武帝初舉賢良,對策第一,拜博士,待詔金馬門。元朔中為丞相,封平津侯,開東閣以延賢者,與參謀議。俸祿皆以佐賓客,無餘資。飯止脫粟,嚐為布被。汲黯指其為詐,而上益厚之。弘嚐雲:“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節儉。”

季漢龐統,字士元,德公從子,司馬徽稱為南州士之冠冕。昭烈使守耒陽,不治,免官。魯肅遺書先主曰:“龐士元非百裏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得展其驥足耳。”昭烈召為治中從事,從昭烈入蜀,為流失所中,卒。

袁耽擲帽仁傑攜裘

晉袁耽,字彥道,陽夏人,俊邁多能。桓宣武少遊於博徒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莫知所出,欲求救於耽。耽時居艱,應聲許諾,略無嫌吝。遂變服懷布帽隨溫與戲,耽有藝名,債主聞而不識,曰:“卿當不辦作袁彥道也。”遂就局。十萬一擲,直上百萬,耽投馬叫絕,探布帽擲地曰:“汝今識袁彥道否?”溫,宣武名。

唐武後賜張昌宗集翠裘,後複令狄仁傑與昌宗賭此裘,狄因指所著紫紽袍曰:“臣以此相敵。”後曰:“為不若矣。”狄曰:“此大臣朝見奏對之服也。”昌宗累局皆北,梁公遂攜裘拜恩而出。

子將月旦安國陽秋

漢許劭,字子將,少峻名節,與從兄靖好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初,劭拔樊子昭於市肆,出虞承賢於客舍,召李叔才於無聞,擢郭子瑜於小吏。後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司空楊彪辟舉方正,不就。劭謂曹操曰:“君,亂世之英雄。”

晉孫盛,字安國,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晉陽秋》,世稱良史。桓溫見其書枋頭敗衄之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失利,何至如乃公所言!若此史行,自是關君家門戶。”諸子泣請為百口計,盛大怒不從,諸子潛改之。桓溫伐燕至枋頭,秦救燕,遂至敗於襄邑。

德輿西掖庾亮南樓

唐權德輿,字載之,天水人,德宗朝知製誥,在西掖凡八年,風流蘊藉,為縉紳羽儀。後結廬練湖上,蓬蒿滿徑,宴如也。每遇一勝境,得一佳句,怡然獨笑,如獲珍寶。元和中同平章事,凡貴人名士歿後以銘記請者十有八九,為一世宗匠。

晉庾亮,字元規,鎮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共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亮忽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公徐雲:“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興複不淺。”因複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夕。後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爾時風範不得不小頹。”右軍答曰:“惟邱壑獨存。”

梁吟傀儡莊夢髑髏

唐梁鍠為《傀儡吟》雲:“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髪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傀儡始於陳平造木偶為漢高解白登之圍,後翻為戲。其引歌舞者曰郭郎,禿髪善戲笑。故《風俗通》雲:“諸郭皆諱禿,先世有郭姓病禿者,滑稽調戲,後人為其象,呼之曰郭禿。”傀儡一作窟磊。漢有寓龍寓車馬,皆刻木為之。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檄以馬捶,問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雲雲,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徒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麵王樂不能過也。”

孟稱清發殷號風流

唐孟浩然,學不為儒,務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獨步。閑過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浩然詠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坐歎其清絕。文不為仕故或遲,行不為飾故似誕,遊不為利故常貧。士源筆讚曰:“導漾挺靈,實生楚英,浩然清發,亦其自名。”浩然名浩,以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