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讀令夏禹惜陰
漢宣帝時,魏相奏請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主一時之令,明言所識,以和陰陽,如高祖時令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倪陽舉秋、貢禹舉冬之類。帝從之。謁者,漢官名。
夏大禹嚐言人當惜寸陰。陶侃為荊州,語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吾等,尤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今桐城樅陽鎮有惜陰亭,蓋佩曾為樅陽令,後人立亭誌思耳。又葛洪束發從師,老而不倦,賤尺寶而惜分陰。
蒙恬造筆太昊製琴
秦蒙恬始作筆,以枯木為管,鹿尾為柱,羊毛為被,非若今之兔毫竹管也。昌黎《毛穎傳》似誤。又許慎《說文》雲:“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如此,則諸國皆有其製,始皇並吞,滅前代之美,而秦筆始獨稱。恬或稍為損益耳。《爾雅》雲:不律謂之筆。《博物誌》又雲:舜作筆。是古已有筆矣。
太吳金天氏,伏羲也。斷桐為琴,絙絲為弦,弦二十有七,以通神明之貺,以合天人之和,而音樂始興。陳暘《樂書》則雲:“或謂伏羲作,或謂神農作,或謂帝俊使晏龍作。而其詳言之製,則隻屬中古以後,非伏羲初製也。”今琴七弦,則宮、商、角、徵、羽加少宮、少商。
敬微謝饋明善辭金
南北朝宗測,字敬微,性靜退,不樂人間。閑居江陵,欲遊名山,齎《老》、《莊》自隨。子孫拜送悲泣,測長嘯不顧。遂往廬山,止祖少文舊宅。魚複侯子響為江州,厚饋遺,測曰:“少有狂疾,尋山采藥,遠來至此,量腹而進鬆籽,度形而衣薜蘿,澹然已不足,豈容當此橫施!”謝不受。
元元明善嚐副一蒙古出使交趾,及還,國人贐以兼金,蒙古受之,明善不受。國王曰:“彼使臣已受矣,公何固辭?”明善曰:“彼所以受者,安小國之心;我所以不受者,全大國之體。”明善有《木義槎亭記》。蒙古,北夷之仕元者。
睢陽嚼齒金藏披心
唐安祿山反,張巡守雍丘,屢與賊戰。安慶緒殺祿山,使賊將尹子奇攻睢陽。巡守雎陽,與許遠拒卻之。每戰大呼,嚼齒皆碎。後巡死,子奇視之,齒之存者不過三四耳。故東坡帖雲“張睢陽生猶罵賊,嚼齒穿齦;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齦音銀,齒根肉也。
武後時有誣皇嗣反者,後命來俊臣鞫。安金藏時為太常工人,大呼曰:“皇嗣不反。公若不信,吾請剖心明之。”即引佩刀自剖其腹,五髒皆出。太後令輿入宮,傅以藥,經宿始蘇。反歎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乃命停鞫。睿宗由是得免。鞫,音菊。輿,音預。
固言柳汁玄德桑陰
唐李固言未第時,行柳樹下,聞有彈指聲,問之,答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果得藍袍,當以棗糕飼我。”未幾,狀元及第。文宗朝拜中書同平章事。見《三峰集》。
季漢劉備,字玄德,家涿縣,少孤,與母販屨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童童如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邑人李定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少時,與宗中諸小兒常戲桑陰之下,曰:“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曰:“汝勿忘語,滅吾門也。“後為徐州牧,與吳魏爭衡,卒都蜀。
薑桂敦複鬆柏世林
宋晏敦複,字景初,初為左司諫,兩月間論駁二十四事,舉朝憚之。秦檜使人致意曰:“公能委曲,要路旦夕可致。”敦複曰:“薑桂之性,老而愈辣。吾豈為身計誤國耶!”高宗嚐曰:“卿骨鯁敢言,可謂無忝爾祖矣。”敦複,晏殊曾孫。
季漢宗世林與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曰:“可以交未?”答曰:“鬆柏之誌猶存。”世林既以忤誌見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於床下,其見重於此。又諸葛亮每造龐德公,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杜預傳癖劉峻書淫
晉杜預,字元凱,西安人。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參考眾家譜第,謂之釋例,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人未知之,惟摯虞亟稱其美。時王濟解相馬,又甚愛之。而和嶠頗聚斂。預常稱濟有馬癖,嶠有錢癬。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預又稱杜武庫,以平吳功封當陽伯。
南北朝劉峻,字孝標,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鬢發,及覺複讀。聞有異書,必往祈借。崔慰祖謂之書淫。粱末,隱金華山,著《山棲誌》,注《世說新語》,識者謂前無古人。爇,音雪。又竇氏子弟皆喜武,獨竇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