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戴的“鳳凰冠”,是用竹筒做的一種小而尖的帽子,用黃布包著,上麵裝飾著銀牌、銀鈴和紅布條,後麵有四條紅布條一直垂到腰間,前邊還有一排銀質小人兒,垂吊在前額,遮掩住麵部,新娘在俏麗之中又添神秘。喜慶日子裏,佘族人要穿上整身的“鳳凰裝”,既是對祖先的懷念,又可以感受到先人的護佑,這就是存在於服飾中的祖先崇拜吧。中國乃至全人類服飾中,都有原始崇拜的文化觀念以各種形式反映出來,有的是整體服飾形象,有的隻是一處細節。
傳說佘族始祖名為盤瓠王,他因為在征戰外敵時有功,被部族首領招為駙馬,娶了首領的三公主。盤瓠王成親那一天,新娘母親送給女兒一頂非常珍貴的鳳凰冠和一件鑲有珠寶的鳳凰衣,以示對女兒的祝福。三公主婚後生下三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滿,當她的女兒出嫁時,美麗、高貴的鳳凰竟神奇地從山上飛出來(此山後名鳳凰山,地處今廣東省境內),嘴上銜著一件五彩斑斕的鳳凰裝。從那以後,佘族的女性就以穿鳳凰裝為最美的盛裝,有一種神聖的意味,祈求萬事如意。
如今的鳳凰裝是在衣服上刺繡大紅、桃紅或夾著黃色的花紋,講究的再繡上金絲銀線,以代表鳳凰那絢麗的羽毛。頭上的鳳凰冠則代表尊貴的鳳首。因為傳說中鳳凰是懂音樂的,為神界的音樂家。所以這套鳳凰裝還要全身懸掛叮當作響的銀飾,仿佛就是鳳凰的鳴囀。
生活在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有著曆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服飾。彝族人崇尚皮鎧甲,因為相信皮鎧甲能護佑家族和個人平安。傳說古人用犀牛皮和大象皮製成鎧甲,現在看流傳下來的都是黃牛皮製成的,它用生牛皮為胎,髹飾漆並飾有彩漆花紋,其動物紋為龍蟒,四周是箭頭,邊飾為雲彩。其寓意為:龍蟒是天神派遣降臨人間,幫助鎧甲的苗族服飾主人戰勝敵人,可防矛避劍,保護穿甲人平安並取得勝利。彝族民間將鎧甲分為雄性和雌性兩種,雄鎧甲色彩以紅為主,雌鎧甲色彩以黑色為主。在彝族人的其它藝術品中也愛用黑、紅、黃三色,黑色表示尊貴莊重,紅色象征勇敢熱情,黃色則代表美麗和光明。彝族人尚黑、敬火、尚武,這在皮鎧甲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傣族女性喜歡在服飾上繡飾孔雀,除了表達對祖先的追憶,她們虔信孔雀能給傣人帶來吉祥。在傣族的一首長詩中,描寫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孔雀公主,有一天,她飛到湖中沐浴,被深愛著她的王子偷拿了孔雀衣,王子希望以此留住孔雀公主。他們相愛了,遂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孔雀王得知後卻不允,派兵來征討,王子率兵前去應戰。可是王子的父親聽信讒言,要殺死孔雀公主,公主要求死前穿孔雀衣跳一次舞蹈,結果借機飛走。王子祈求神龍相助,越過山河海洋重新與公主團圓。為紀念這對幸福的愛侶,傣家人每逢節日都要穿上孔雀衣,或是在服飾上繡上孔雀紋,大家一同起舞,表示對美與幸福的祈願。
生活在廣西的瑤族人,男人都穿白褲,但並非素白,而是在膝蓋上縫著五條或七條豎直的紅布裝飾,也有的是用紅線繡成,再綴上各種形狀的小圖案。這種在白褲上縫紅布裝飾的做法,也是來源於一個感人的祖先崇拜的故事。很早以前,他們的祖先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忽然來了一個魔鬼,要人們把糧食和姑娘都獻給他,並要所有人都聽命於他。部落中有一位英俊勇敢的小夥子,帶領男女老少上前搏殺,並率先追殺到了山裏。當人們趕到時,發現小夥子已經和魔鬼同歸於盡了。他手中還抓著魔鬼的頭發,衣服上留下了被魔鬼巨爪抓破染紅的血跡。人們為了緬懷這位為人民驅除惡魔的英雄,就在白褲上繡或縫出紅色的豎紋圖案,象征抓破的血痕,以紀念先人,激勵自己。
有意味的帽子
在中國大小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中,長期以來居住著以動物毛皮為衣的鄂倫春人。鄂倫春人的衣服幾乎都是用麅子皮做成的,秋冬時用秋冬季捕獲的麅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能力強,夏季穿的皮衣選用夏季捕獲的麅皮,因為這時麅皮毛質疏鬆短小。
在鄂倫春人的麅皮衣物中,有皮袍、皮襖、皮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圍裙、皮坎肩等,連肩上背的包,都是麅皮做成的。在這些皮衣物中,最有特色的是麅頭帽。麅頭帽是用完整的麅子頭的毛皮做成的,傳統製法是將麅子頭皮剝下來,曬幹之後,塗上搗碎成糊狀的獸肝或拌水的朽木渣,卷起來,悶上一兩天,令皮板上的脂肪等附著物變軟發酵,再將朽物刮掉,反複揉搓,直到皮子柔軟。眼眶部位需要縫上兩塊黑皮子,當作眼睛,再把兩隻耳朵割掉,換上麅皮做成的假耳朵。這樣,一頂惟妙惟肖的麅頭帽就製成了。麅頭帽用假耳,完全是狩獵的需要——孢頭帽是最好的誘惑獵物的裝飾。當獵人隱藏在樹叢中時,隻有帽子顯露在外,野麅子常會以為是同類不加提防,很容易就出現在獵人的視線中,便於獵人捕獲獵物;如果麅頭帽上是真耳朵,連其他獵人都被迷惑了,那就極易被誤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