飪食器主要有鼎、簋(guǐ)、鬲、甗、簠(fǔ)、盨(xǔ)、敦、豆、鋪、盂、俎、匕等器。其中鼎、簋最為重要。鼎烹煮肉食,實牲祭祀或宴饗等用途,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炊器。被當做“名尊卑,別上下”的體現,是中國奴隸製時代等級製度的標誌。最早的青銅鼎見於夏代晚期,西周形成“列鼎製度”,是奴隸製時代宗法等級製最明顯的表現。曆經商周,一直沿用到魏晉,宋到明清為祭器,是青銅器中行用時間最長的器,因而變化也很大。大致有圓鼎、方鼎、扁足鼎等形式。所謂“列鼎”的鼎,多半成奇數;與偶數的簋相配。鼎往往是材質,花紋,銘文彼此相似,而大小不同,尺寸依次遞減,陳列起來,形成有規律的序列,稱之為“列鼎製度”或“列鼎”。從西周開始。宗法等級關係在銅禮器上形成了一條比較係統的製度。鼎最早出現於二裏頭文化。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商周重要禮器之一,以偶數組合同鼎相配。到戰國基本上退出青銅禮器體係。青銅簋最早出現在商代中期,但數量較少。商代晚期,特別是西周時代,簋是重要的禮器之一,在祭祀和宴饗場合,它和鼎配合使用。自西周早期起出現一種方座簋,就是在簋的圈足下連鑄一個方座。鬲是盛粥器,青銅鬲最早出現在商代早期。是大口袋腹器,西周中期以後鬲很盛行,常成組出土,到戰國後期自然消失。甗是蒸飯器,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體用以盛米,稱為甑;下為鬲,用以煮水,中間的箅通汽以蒸於甑。青銅在商代中期已有鑄造,但為數甚少,到商末周初就較多。簠 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青銅簠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基本形製為長方體,自口至足器壁斜坦,器蓋相同,分置可成二器。盨 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青銅盔最早出現在西周中期,基本形製為橢圓體,蓋可仰置盛物。敦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青銅敦最早出現在春秋中期。其基本形製是上下皆圓,蓋與器相合成球體,也有上下不完全對稱或完全對稱的。豆是盛放醃菜、肉醬等調味品的器皿。青銅豆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但很少見。基本形製是上有盤,其下長柄連圈足,有的有蓋。青銅豆盛行於春秋戰國。鋪是盛放肉醬的器皿。外形與豆相相似,但盤邊狹而盤底平,圈足甚粗而矮,多為鏤空,青銅鋪見於西周中期到春秋時代。盂 是大型盛飯器,它與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飯取自盂中。青銅盂最早見於商代晚期,形製一般為侈口、深腹、附耳、圈足,形體都比較大。俎是切肉、盛肉的案子,與鼎配合使用。青銅俎傳世和出土都很少,或當時所用的俎多為木製,朽蝕不易保存,目前所見皆為商末、周初之俎,形製為長方形案麵,中部微凹,案下兩端有壁形足,也有案下附鈴的。匕是挹取食物的匙子,考古發現匕常與鼎、鬲同出。青銅匕最早見於商代晚期,傳世很少見。體呈桃葉形,有長柄。
酒是祭神享祖、禮儀交往、宴賓會客等活動的必備之物,酒器也就自然成為禮器。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瓿、盉、料、勺、禁等。爵、角、尊、壺、盉最為常見。爵是飲酒器,青銅爵最早出現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製是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流與林口之際有兩柱,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耳,下有三足。角是飲酒器,形製與爵相似,但無流和注。角的出土和傳世數量遠遠地少於爵,青銅角盛行於商末周初。觚是飲酒器,其形製為喇叭口、細腰、高圈足的容器。青銅觚初見於商代早期,主要盛行於商末和周初。觶是飲酒器,有橢圓體和圓體兩種形式,侈口、束頸、深腹、圈足,大多有器蓋。青銅觶初見於商代晚期,西周早期亦甚流行。顰是容酒器,行裸禮時所用,或兼作溫酒器,形製為侈口、立兩柱,深腹分段,圓底下有三足,頸、腹間設一耳可執。青銅斝初見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周初。尊 是容酒器,是一種高體的大型或中型的酒器,上口侈大,下有圈足,青銅尊初見於商代中期,盛行商末和西周時代,尊的形體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和鳥獸尊等三類。壺是容酒器,壺有圓形、方形、橢圓形、扁形等形式,一般有提梁及蓋,是酒器中的大類。青銅壺最早見於商代中期,流行的時間很長,自商至戰國,秦漢以後尚可見到,器形的變化相當複雜。卣是容酒器,是專用以盛櫃的祭器。櫃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卣有圓形、方形、橢圓形、鳥獸形等形式,並有提梁和蓋,蓋套在器口之外。青銅卣最早見於商代晚期,流行到西周早、中期。方彝是容酒器,這類器皆呈方形,有屋頂形蓋。截麵是縱短而橫長,腹部與圈足相連,圈足每一邊的中央有一個缺口,分成四個規矩形的足。有的方彝兩側有耳,青銅方彝初見於商代晚期,流行於商末周初。觥是容酒器,口部一側有流,腹部作橢圓形或長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有蓋,蓋至流口的一側往往飾獸頭。觥的另一種形式是整器為獸形。有的觥內附有酌酒用的鬥,青銅觥主要盛行於商末周初。罍是容酒器,是一種高體的大型或中型有蓋酒器,其基本形式有圓體和方體兩類,肩部兩側有耳,正麵腹部的下端亦飾一耳。青銅罍盛行於商末周初。瓿是容酒器,是大型的酒器,斂口、大腹、圈足。青銅瓿流行的時間很短,僅在商代的中、晚期。盉是酒器,盛玄酒,以調和酒味濃淡。形製為侈口、寬腹、下連圈足或三足,頸、腹間有一斜置的流,器有蓋。青銅最早見於夏代晚期,早期的流置於頂上,晚期的有提梁,流行時間很長,直至戰國以後。枓是挹酒器。是一個小杯連鑄一條彎曲形的長柄,青銅枓最早見於商代晚期,西周時代尚有。傳世和出土的都很少見。勺是挹酒器,與枓的作用相似,所不同的是一個小杯連鑄一條直柄。青銅勺大多是商代晚期器。禁是承酒尊的器座,有方形和長方形的兩種形式,四麵有壁,並有長方孔。青銅禁傳世和考古發掘都很少見,最早見於西周早期,春秋偶爾也有禁,流傳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