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士大夫階層中,有一部分人品茶也喜愛用白瓷茶具,陸羽在《茶經》裏讚美它“類銀類雪”。大書法家顏真卿在饒州當官期間,常與朋友一道品茶作詩,用的就是白瓷茶具,體現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趨向和文化價值選擇。詩人白居易也喜歡使用白瓷茶桌,還在他寫的詩中備加讚譽。在杜甫的詩中,也表達了他得到大邑白瓷如獲至寶的心情。
邢窯作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產技藝有了突破性的科學進步的一個標誌,它為開辟白瓷時代作出曆史貢獻。當時的邢瓷精品幾乎可與今日的高檔細瓷相比。邢瓷作為地方特產向朝廷進貢,同時也入市井,不分貴賤,某產品主要是生活用具,有碗、盤、缽、杯、盆、罐、瓶、壺、盒等器型,另有人形等,不少器物的一個特征是在底部有“盈”字款。
西安乾封二年(667)墓出土的白瓷人形尊,整個器物塑成一個西域少年形象,深目高鼻,身著圓領短袖衫,前額發尖上和衣領上綴著成串的珍珠,懷中斜抱一瓶,瓶口為荷葉形,瓶頸細長,腹部飾帶寶石的寶相花,為唐代初期白瓷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品。人首魚身俑,又稱“儀魚”。唐宋墓中多有發現。唐代的獸首魚身俑,前有兩蹄;人首魚俑則下有四足。五代南唐的人首魚身俑,有的戴冠,頸下刻魚鱗,脊骨突出,兩邊各有一鰭;有的光頭不戴帽,兩側有魚翅。江西彭澤宋墓曾發現兩件,一作魚形,一作人首魚身形。據《秘葬經》記載,公侯卿相墓中放置此器。唐代碗,口沿為八瓣形,裏外為凸起和凹入的四直線,圈足作四瓣海棠形,為邢窯出產的佳品。
牙白刻花蓮花茶盞、托,北宋定窯早期代表作品。這件盞、托,口徑為11.8厘米,盤徑為18.9厘米,用白瓷燒製而成。在器身上,采用刻花裝飾,花紋為蓮花。一般認為,定窯的裝飾技法有刻花、劃花和印花三種。花紋有蓮花、纏枝、塘荷、牡丹、萱草、水波,以及遊魚、龍、鳳、鴛鴦等紋飾。根據現存世的定窯實物器具分析,早期作品多采用刻花、劃花、裝飾,花紋亦漸增多,所以,從裝飾和花紋來看,這件盞、托可能是北宋早期的定窯茶具產品。
這件茶盞的口沿,露有胎骨,為毛口,俗稱芒口。是定窯工匠們為適應生產所需。發明了覆燒工藝的結果。覆燒,就是燒製時將盞、盤等器物倒過來,使口部向下。而每件器物間。在口沿部分用未經焙燒的耐火泥作成支圈間隔。層層相疊,故稱覆燒。其優點是節省空間,產量增加;又能充分利用熱能,節約燃料;還可使器物燒製時受熱和收縮均勻;同時,能使器物底部滿釉,增加美感。至於芒口的缺陷,定窯的匠師往往以金、銀、銅圈鑲在口沿上,作為裝飾,既彌補覆燒帶來的不足。又增加了美觀,顯得更加豪華尊貴。
邢窯、白瓷大致可分五個時期:
1.東漢至隋是白瓷發展的前期。湖南長沙的東漢墓出現了早期白瓷。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範粹墓出土的白瓷,其工藝製作水平已有較大提高。但成熟的白瓷直到隋代才出現,陝西西安隋大業四年(608)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胎質細膩潔白,釉麵瑩潤,顏色純正。隋代白瓷生產已很普遍,河北內丘邢窯和河南境內都曾發現白瓷窯址。
隋開始用化妝土裝飾青灰色的胎體,燒造青白色瓷器。而後進一步用白色粘土製胎,燒製粗白瓷。隋胎陶瓷的重大變化是發展了白瓷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比北齊顯著提高,胎料製備精細,輪製成形旋削工整,裝燒講究。器物品類顯著增加。立式器皿顯著增多,造型挺拔豪放。大業四年(608)李訓墓、大業六年(610)姬威墓和安陽開皇十四年(594)張威墓等,先後出土了許多白瓷,質量較好,胎質較白,釉麵光潤,基本上看不到北朝白瓷泛青或閃黃的痕跡。內丘邢窯隋代窯址出土的白瓷精品,胎質潔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純正瑩潤。隋大業四年(608)的李靜訓墓,也出土過一批白瓷器,胎質潔白,釉麵光潤,其中的龍柄雙邊瓶和白瓷龍柄雞頭壺為最精。西安郭家灘隋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的白瓷蓋罐,都是隋白瓷的代表作。隋代白瓷在河南、陝西、河北內丘、安徽亳縣都有出土。
2.唐代是邢窯的成熟時期。唐代白瓷生產十分發達,北方許多窯口都大量燒製白瓷,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河北內丘的邢窯、曲陽的定窯;河南的鞏縣窯、鶴壁窯、窯縣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交城窯;陝西的耀州窯;安徽的蕭窯等。其中以邢窯白瓷為代表,與南方地區越窯青瓷相匹敵,世稱“南青北白”。
“唐代內丘邢窯已經形成一個規模很大的產地,南北約30公裏,成為一代名窯。內丘邢窯‘盈’字款白瓷,胎薄質堅,潔白細膩,釉質瑩白滋潤,臨城亦有發現。以邢窯的精細產品用現代標準衡量,亦不失為優質白瓷,這時期內丘白瓷窯址出土的白瓷品種很豐富,有小唇沿撇口淺腹玉璧形底碗,圓沿弧腹玉環形底碗,瓣口深腹玉環形底杯,瓣口盤狀玉環形底托,圓沿短頸鼓腹罐,短戲耍短流鼓腹雙泥條係執壺,矮圓形子母口粉盒等。這裏製瓷工藝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規範,裝燒更趨科學,采用裝匣正燒,消除了器內支痕,火候適度,產品瓷化而不過燒,保證了造型應有的神韻,強調了產品實用功能,注意了審美作用,體態豐盈,莊重大方,具盛唐之風。這些質地細膩的白瓷,同陸羽《茶經》描寫的‘如銀似雪’的細白瓷完全相符。邢窯產品品種之豐富,數量之大也與《國史補》所述‘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