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飲食(5)(3 / 3)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烹飪之法,由周代“八珍”開始,已見諸文字,但大多隻限於口傳身受。雖然也會有一些成文的“食譜”,也多限於家傳。到南北朝時,這種情形開始有了改變。

南北朝時,許多官吏潛心鑽研烹調術,有些人因有高超的廚藝而受到寵幸,甚至加官進爵,榮耀一時。北魏時曾任高陽(今山東桓台東)太守的賈思勰,是曆史上著名的農學家,也是一位少有的精於烹調術的人。由他整理的第一套流傳至今的飲饌譜,被收入自撰的偉大著作《齊民要術》中。這本書的寫作無疑參考了當時的一些飲食著作。是一部十分珍貴的文獻。賈氏的高明之處,是他把烹調術與農、林、牧、漁等有關國計民生的生產技術並列在一起,作為齊民之大術。如若不是這樣,這一部分飲饌方麵的內容恐怕也很難流傳下來。賈思勰有功於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隋唐以前,獨此一書,獨此一人。

《齊民要術》著述了造麯釀酒術、作醬法、醋法、豉法、齏法,還有脯臘法、羹臛法、炙法、餅法、飧飯等烹飪技術,飲食所需技藝,十分完備。

造麯釀酒,有嚴格的操作規範,尤其對潔淨度要求很高。成功不會是輕而易舉得來的,人們常常還得以虔誠的心祈請神靈佑助,這就使得整個釀造過程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如造一種“神麯”,必須使青衣童子在日出前汲水備用,摶麯餅也必須全是童子小兒。摶好的麯餅一個挨一個擺在屋中,還要留出橫豎的通道,造麯的小兒就站在通道上,其中五人要假扮麯王;接著主人用酒脯湯餅祭麯王,口中還得連續三遍讀“祝麯文”,無非是反複說些請神靈保佑造麯成功之類的話。準備釀酒蒸好的酒飯,人畜均不得食用,甚至不得令雞狗看見,極求清潔。

醬、醋、豉、齏,都是秦漢以來重要的調味品,《齊民要術》詳盡地記述了秦漢以來重要的調味品及製作方法。醬類包括豆醬、肉醬、魚醬、麥醬、榆子醬、蝦醬、魚腸醬、芥子醬等;醋則有大醋、秫米神醋、大麥醋、燒餅醋、糟糠醋、水苦酒、烏梅苦酒、蜜苦酒等(苦酒為醋的別名)。以釀大麥醋為例,規定必須七月七日作,七日如不得閑,則得收起這日的水,等到十五日時作,除此二日,醋難作成。作醋時,特別要注意不能讓人的頭發掉進甕中,否則便會壞醋。不過隻要把頭發取出來,醋還會變好的。

魚蚱脯臘,是用不同方法醃製的魚肉。《齊民要術》記有荷葉裹蚱、長沙蒲鮓、夏月魚鮓、幹魚鮓、豬肉鮓、五味脯、度夏白脯、浥魚等製法。以荷葉裹蚱為例,其製法是:魚塊洗淨後撒上鹽,拌好米粉,用荷葉厚厚包裹,二三日便熟,清香味美,獨具風味。蚱魚即鹹魚,食時洗去鹽,可蒸可煮,可醬可煎,比起鮮魚,更有一番風味。

《齊民要術》自“羹臛法”一節開始,所述都是比較具體的烹飪方法。羹膚類中有芋子酸臛、鴨臛、鱉臛、豬蹄酸羹、羊蹄臛、兔臛、酸羹、胡麻羹、瓠葉羹、雞羹、羌煮、鱸魚蓴羹、醋菹鵝鴨羹、菰菌魚羹、鱧魚臛等。舉鱉臛法為例:先把鱉放進沸水內煮一下,剝去甲殼和內髒,用羊肉一斤、蔥三升、豉五合、粳米半合、薑五兩、木蘭一寸、酒二升煮鱉,然後以鹽、醋調味。賈思勰在這一節還記有一條治肉羹過鹹的奇法:取車轍中幹土沫,用綿篩過,用雙層布帛作袋裝好土沫,係緊袋口,沉入鍋底,一會兒湯味就淡了。此法估計是行之有效的,不知有人試用過沒有?

蒸菜是中國菜中的一大類,早在商周時就有了很高的蒸技。《齊民要術》所記的蒸菜包括蒸熊、蒸羊、蒸豚、蒸鵝、蒸雞、蒸豬頭、裹蒸生魚、毛蒸魚菜、蒸藕等,方法一般都是調好味後,直接放入甑中蒸熟。

其他火熟的菜肴還有五侯鯖(雜碎羹)、腤雞、腤白肉、腤魚、蜜純煎魚(糖醋魚)、鴨煎(爆炒雞丁)等等。蜜純煎魚的做法是:取用鯽魚淨置,但不去鱗片;醋、蜜各半,再加鹽漬魚,約摸過一頓飯時間便把魚漉出,用油煎成紅色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