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飲食(12)(1 / 3)

宋元時期,已是中國瓷器發展的繁榮時期。宋代飲食器具普遍使用瓷器,食器、酒具、茶具都以瓷器充任,所以瓷器需求量極大。考古發現許多宋代製瓷作坊窯址,出土不少古瓷珍品。宋代名窯眾多。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點,異彩紛呈。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以產優質白瓷風靡一時,燒製出大量宮廷用瓷。定瓷以刻花和模印作為主要裝飾手段,刻紋有折枝、纏枝、雲龍、蓮荷,印花有牡丹、石榴、菊花、萱草、鴛鴦、孔雀等,秀美典雅。定瓷還有加鑲餘口、銀口或鋼口的,又透出一種高貴的氣質,多為貢瓷所用。定瓷飲食類器皿主要有碗、盤、杯、碟等,不乏小巧精致的珍品。磁州窯是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燒製大量平民用飲食器具,色彩豐富。黑彩劃花器是其中的極品,器表黑白反差強烈。耀州窯也是規模很大的民間瓷窯,以青釉為主,也有黑釉、白釉。耀瓷刻花精巧,紋飾優美,有範金之巧,如琢玉之精。鈞窯作為五大名窯之一,也屬北方青瓷係列,其獨到之處在於釉內含少量銅、鐵、錫、磷等金屬氧化物,燒成乳濁釉,釉色青中泛紅,十分豔麗。鈞窯的釉色主要有茄皮紫、玫瑰紫、葡萄紫、朱砂紅、海棠紅、雞血紅、寶石紅、霽紅、桃花片、蔥翠青、鸚哥綠、雨過天青、月白風清等色,其中以朱砂紅最為珍貴。被列為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以燒製青瓷貢品而聞名。汝瓷胎質細潔,采用瑪瑙入釉,燒成十分純正的天青色,並首創人工開片紋。汝瓷傳世品和發掘品數量都不多,所以就更顯其珍貴了。

南方瓷窯最著名的是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龍泉窯屬青瓷係列,主要燒製民用飲食器皿。釉色有可與翡翠相媲美的梅子青,有雅如青玉的粉青釉,它的釉色工藝是古代青瓷製作的最高水準。景德鎮窯燒製具有獨特風格的青白瓷,釉色在青白之間,青中見白而白中泛青,又稱為“影青”,有“晶瑩如玉”的美譽。元代中期以後。景德鎮開始燒製大量精美絕倫的青花瓷,奠定了它的瓷都地位。青花瓷的出現,被認為是中國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青肌玉骨的青花瓷最具東方民族風格和藝術魅力。這是一種筆繪著色工藝,用氧化鈷作主要著色劑,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瓷品顯得明淨素雅。青花瓷不僅受到國內大眾的喜愛,而且還大批銷往國外,直到今天,也仍是餐飲用瓷的主要品種之一。

中國古代最美的瓷品中,值得提到的還有明清的彩瓷。明代的彩瓷成就表現在“鬥彩”的燒製成功上,器皿釉上釉下都繪彩,給人一種爭妍鬥美的新奇感。清代又有了琺琅彩,這是一種禦用瓷。此外又有粉彩,也是一種釉上彩,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曆代飲食類瓷器的造型,大都小巧精致,注重實用。上流社會使用的瓷器,更注重藝術欣賞價值,這些瓷器往往都是無價的珍品。可以說,美食美器的傳統,主要是由貴族們代代相傳的。

最能體現貴族風尚的,還是莊重沉練的青銅器。考古學家將青銅器的鑄造與使用看作早期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直稱為青銅時代。中國的青銅時代通常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商周兩代,是青銅器使用最為普遍的時期。

商代早期的青銅飲食器具隻有爵和斝,外表素麵無飾,都是酒器。中期增加了鼎、簋、觚、卣、盤等,有了簡單的紋飾。晚期出現了許多新的器形,有了繁縟的紋飾,盛行猙獰的獸麵紋,體現出一種莊重之美。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具基本沿用了商代的傳統,風格較為相似。中期出現簡樸的發展趨勢,造型多變的重型禮器逐漸消失,出現了列鼎等成套禮器。晚期銅器更趨簡樸,小件實用飲食器具發現較多。紋飾比較簡潔,不過習慣加鑄長篇銘文,所以鑄器的紀念意義更為明顯。

東周銅器種類又有明顯變化,酒器明顯減少,食器數量增加,列鼎製度仍在沿用。銅器紋飾也有很大改變,過去常見的獸麵紋已不時興,代之而起的是動植物紋、幾何紋和大場麵的圖像紋。裝飾還廣為采用了鑲嵌、鎏金、金銀錯、細線刻等新工藝,使銅器更顯富麗堂皇。

自漢代開始,作為飲食器具的銅器並沒有完全退出人們的食案,不過無論種類、數量、紋飾,都不能同商周時期相提並論了。

在青銅器開始衰落的東周時代,一種新質料的器具普遍流行開來,這就是漆器。細想起來,漆器的普及客觀上加速了青銅器的衰落過程,促成了一個新飲食時代的到來。

漆工藝的出現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期,商周時期漆器工藝得到進一步發展,有了金銀箔貼花和最早的螺鈿技術,使得飲食類漆器更富有光彩。到戰國時代,漆器工藝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漆器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麵,屬於飲食所用的有耳杯、豆、樽、盤、壺、盂、鼎、卮、食具箱和酒具箱等。漆色十分豐富,有鮮紅、暗紅、淺黃、黃、褐、綠、藍、白、金諸色。紋飾也相當豐富,以圖案和繪畫作裝飾,透出一種秀逸之美。

大汶口文化彩陶豆古代漆器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是西漢,漢代漆器出土數量很多,不少保存得也很好,而且大多為飲食器皿。當時精美的漆器造價很高,按《鹽鐵論·散不足》的說法,“一杯棬用百人之人,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其珍貴可以想見。首先是宮廷的飲食器皿基本都以漆器充任。出土漆器刻有“大官”、“湯官”字樣,即為宮廷用器;其次貴族官僚也崇尚漆器。使用數量也很大。長沙馬王堆兩座漢墓用於隨葬的漆器近五百件,作為飲器和食器的耳杯就有半數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