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有節,是指每日的飲食要有規律和有節製。《養親奉老書》就曾指出:“若生冷無節,饑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意思是說,如果飲食不注意節製生冷食物,或過饑過飽,或五味調和無度,便會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都與膳食結構不合理有關,所以被稱為“食源性疾病”。飲食有節,就是要根據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以及消化係統的功能,適度地調節飲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勞逸適度:是指勞動強度與休息均要適合機體生理功能的要求。
傳統養生學認為,正常的勞動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不但有利於人體氣血的運行,還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而有益於健康。但過勞則有損於健康,所謂“過勞”是指過度地勞累而有損身體健康而言,有“勞神過度”、“勞力過度”及“房勞過度”之分。勞神過度(即過度的腦力勞動)則耗傷心血,而出現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症狀。勞力過度(即過重的體力勞動)則耗傷元氣,而出現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等症狀。房勞過度(即過於頻繁的性生活)則耗傷精氣,而出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性功能下降等症狀。所以說,無論是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還是性生活都應該有所節製,避免過勞而損傷身體。
傳統養生學還認為,過逸(是指完全不參加或很少參加勞動或體育鍛煉而言)會使機體的氣血運行遲緩而不暢,脾胃的消化功能減弱,氣血生成不足,正氣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易感染疾病。所以,根據自己機體的具體情況而適量進行勞動和休息對健康長壽有益。
趣味鏈接:涼性食物不可隨意吃
涼性食物雖然有鎮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據湖北省中醫院甘愛萍教授介紹,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比如,鴨肉性涼,可以補虛、除熱、和髒腑、利水道,對於伴有虛弱、食少、低熱、便幹、水腫的心血管病人更為適宜。一般來說,胃脾虛寒的人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和涼性補藥,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過食的熱性火鍋,如狗肉、羊肉火鍋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容易上火,導致陽氣外泄,對人體營養平衡造成破壞。
睡眠養生——十條法則帶你進入夢鄉
法則一:臥室環境潔而靜。室內要做到清潔衛生,空氣流通,室溫適宜,周圍安靜。
法則二:床上用品要適宜。被褥要軟輕舒適,經常晾,勤拆洗。枕頭高低要相當,一般成人枕頭高5——8公分為宜,枕芯應選用透氣性大、流動性好的蕎麥皮、穀殼最理想。
法則三:情緒要平穩。忌憂慮惱怒,要做到恬淡虛靜,心神安定。
法則四:睡前不飲食。臨睡進食,增加其胃腸負擔,也使人撐脹飽悶,既影響入睡,以易導致肥胖。另外,晚間要忌用濃茶、咖啡和酒。在睡前可喝杯熱奶或聽聽音樂,能幫助機體放鬆,容易入夢鄉。
法則五:睡前一盆湯。這一盆湯是指在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它能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法則六:避免劇烈地活動。臨睡前避免跑步、打球等劇烈活動。它可使交感神經興奮、髒腑代謝率增強而導致不易入睡。
法則七:睡中不蒙頭。蒙頭掩麵,呼吸困難,容易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及身體蒸發出的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法則八:睡眠姿勢要科學。仰臥睡眠,人體肌肉不易放鬆,且手易搭胸,多生惡夢;伏臥睡眠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心跳。右側臥位最為科學,心髒不受壓迫,呼吸通暢,還有利於胃的排空。
法則九:睡中忌張口。張口睡眠,肺髒易受冷空氣和灰塵等的刺激,有損健康。兒童張口睡眠久,則易前門牙突出和影響頜部的正常發育。
法則十:頭朝東睡,有益健康。由於地球軸心為南北、東西向旋轉,睡覺時頭朝東與地球旋轉方向恰好一致,身體得以放鬆,使人感到舒服而能充分地睡眠。
趣味鏈接:莊生曉夢迷蝴蝶
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裏,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後以“莊生夢蝶”比喻夢幻迷離、往事追憶,或夢中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