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趙時春生平、仕履及《趙浚穀集》兩個版本的考察(1)(1 / 3)

杜誌強

趙時春(1508—1567)是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李夢陽(1473—1529)、胡纘宗(1480—1560)同為當時隴右文人的典型,文與王慎中、唐順之齊名。趙時春詩文風格以慷慨壯氣為主,在當時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認為是“秦人而為秦風”的代表(明·胡鬆《浚穀集序》。四庫館臣評價同此);現存著作有《平涼府誌》十三卷,《趙浚穀集》十六卷本、十三卷本,《洗心亭詩餘》一卷,《稽古緒論》(不分卷)。筆者在整理《趙浚穀集》的過程中,對趙時春的生平仕履作了簡單考察,該集的版本進行了細致的考察,發現了以往善本書目中載錄的一些疏漏,現將考察結果整理出來,並對這些載錄的疏漏進行辨析。

一、趙時春生平、仕履

趙時春,字景仁,號浚穀,平涼人。“浚穀”是平涼城東南隅的水名,為趙時春自祖上以來世代居住的地方,以“浚穀”為號,表示不忘祖先之意。平涼趙氏世為當地著姓,趙時春父、祖均為明朝中下層官吏,他們的長期為官為趙氏在當地積累了較好的家聲,也為趙時春的早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趙時春自幼聰穎,十四歲即中陝西鄉試舉人,受到了時任陝西提學副使的唐龍(字漁石)的大力讚譽。十八歲,即嘉靖五年(1526)中禮部會試第一,並以此博得高名,被選為庶吉士。他也因此有機會讀中秘書,“館閣諸公深以國士器之”(周鑒《明禦史中丞浚穀趙公行實》,《趙浚穀集》十六卷本附錄)。嘉靖六年,趙時春被任命為刑部河南司主事。

嘉靖八年,趙時春被調任兵部武庫司主事。趙時春生平喜歡談兵,出任兵部職務後,他日與群僚紙上談兵,也為他贏得了“知兵”的名聲。由於嘉靖皇帝喜好祥瑞,於是在嘉靖九年,禮部奏賀祥瑞,群臣也隨之紛紛上獻瑞兆,弄得朝野祥瑞紛呈。趙時春性格耿直,不忍見此欺上罔下的局麵,於是他激切上書嘉靖皇帝,要求停止獻瑞,並懲治那些靠獻瑞邀賞的佞臣,嘉靖皇帝見到奏章後,當麵指責趙時春妄言,趙時春無言以對,但內心不服,隨後又上奏指陳政事,認為“當今之務,最大者有四,最急者有三”(《明史》卷二百《趙時春傳》)。此表激怒了嘉靖皇帝,他下令將趙時春下獄治罪,不久削職為民。這是趙時春初次罷官,時距他初仕僅四年多,等待他的將是近十年的家居歲月。

嘉靖十八年,趙時春與徐階、霍韜、任瀚等十二人同時被起用,趙時春任東宮屬官,兼翰林院編修、司經局校書。這次用人,受到了朝臣的肯定,趙時春本人也以為大展宏圖的機會即將到來,但遺憾的是,他激切直言的性格再次招來了大禍。次年十二月,嘉靖皇帝病重、久不臨朝,趙時春、羅洪憲、唐順之三人上書,請求皇太子在次年正旦日臨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見,“以崇國本”(周鑒《明禦史中丞浚穀趙公行實》)。嘉靖皇帝為此大為惱火,恰好有方士妖言,“倡兩龍不見之說”(出處同上),這更刺激了嘉靖皇帝的怒火,準備治三人之罪,但由於三人的儒學在當時負有盛名,於是就削職為民。這是趙時春第二次被罷官,此次任職,不到兩年時間;等待他的又是十年的家居歲月。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擾邊,兵鋒直至安定門,京師紛擾。時任要職的徐階力薦起用趙時春禦戎,於是任趙時春為兵部管營主事,至京後任兵部職方主事。然而,曆經兩次宦海沉浮的趙時春,其激切直言的性格依然不改。當時,平虜大將軍仇鸞握有重兵禦戎,但仇鸞主張與俺答通市馬匹。此論一出,朝野議論紛紛,而趙時春則激烈發難,對別人說:“此亡宋秦檜策也!焉有官平虜大將軍而效牙儈開市乎”(周鑒《明禦史中丞浚穀趙公行實》。《明史》本傳、徐階《趙浚穀墓誌銘》均載)?而且,趙時春還作《責言》,深詆市馬誤國之罪。這引起了仇鸞的極大不滿,屢次羅織罪名陷害,但由於仇鸞很快被處死,趙時春終於逃過了這一劫。這期間,趙時春曾被仇鸞外放為山東德州民兵僉事,訓練民兵,數次入衛京師,躬陷敵陣,因此升山東民兵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