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廢墟下的蛛絲馬跡(2 / 2)

在二回街的粉店裏,沒有找到與照相館案件相關的證據,也沒有與失蹤有關的線索。路口的監控確實有他出來的記錄,顯示那天下午出來後到目前為止沒有再回過這條街。

“去一趟姚重鑫的老家吧。”李衛真帶著吳曉光,兩人一早就往出城的方向開去。

車子出了城,一直往北去,看到環海的路標,拐過去,後麵就成了山路。吳曉光搖下車窗,微涼的山風瞬間灌滿了整個車內,帶著山野特有香氣的風讓人神清氣爽,心情大好,暫時忘掉這煩心的案子,倒像是來旅遊散心的。

“叫環山還差不多,怎麼都和海扯不上邊吧。”吳曉光想不通這地方名字是怎麼起的,環海也罷,乃至甕城都是山城,雖然水多,但是海卻是沒有一個。

車子開到半山腰視野寬闊處,吳曉光從車窗外望去,連綿不絕的茫茫山巒看不到頭。

“現在是山,幾百,甚至上千年前,說不準就是一片汪洋。地名有時候就像給新生的孩子起名,都是帶著期許和願望的成分的。”

看來李衛真此刻心情也不錯。早上出發的時候還淅淅瀝瀝的下著雨,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到環海鎮地界,天邊竟有微微的暖陽冒出來的跡象。翻過山頂,再往下陸續就會看見村子零星的出現,他們要去環海鎮的姚家寨,穿過鎮子以後的第一個村子。

姚重鑫的父母親都在家,他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妹妹,在外省上學,今年暑假找了份零工就沒回家。老人熱情的把兩位警察引進門,臉上完全看不出有兒子失蹤的重重陰霾和憂慮,兩位老人還是堅持原來的說法:兒子七月十一號回的家,十四號下午才走。

“那他在家這些天都幹嘛了,中間也沒出去過嗎?”

“沒有,那幾天下雨,他說開店太累了,主要回家也是陪陪我們兩個,一直在家休息。”姚重鑫的父親篤定的說。

“你們兒子失蹤了,也不著急嗎?一直不報警。”

吳曉光兩眼在兩位老人身上來回遊走,生怕一不留神錯過一個微妙的反應。

“著急呀,之前也不懂這個,他之前有時候也會有幾天聯係不上,孩子聽話懂事,不讓人操心,就沒在意,麻煩兩位警察同誌再給問問找的怎麼樣了。”

五十多歲的女人眉頭緊皺,臉上現出憂思痛苦的神情,把額前的一縷頭發往耳後捋了捋。李衛真喝著姚重鑫父親遞過來的茶水,暗自觀察兩位老人的神情變化。吳曉光則在屋裏院裏轉悠了幾圈,鄭重其事的說:“行吧,有什麼線索第一時間聯係這個電話,任何有關的細節都行,不要怕麻煩。”她撕下一頁寫了座機和手機號的紙給姚重鑫的父親。

“還有,不要隱瞞任何問題,這是犯法的知道嗎?還會對找到你兒子造成幹擾。”她又補充道。

從姚重鑫家出來,已是中午,兩人把車子開到鎮上,停在路口一家飯店門前,此時的太陽穿透雲層一整個露了出來,積攢了一禮拜的黴氣正一絲一縷的散開,在烈日的炙烤下,暗地裏的腐爛與凋落再無處遁形,一陣一陣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吃完飯往回走的路上換吳曉光開車,李衛真想仔細的串一串案情,整個人陷在副駕裏,竟有一絲倦意襲來。車子出鎮上十多分鍾以後,經過一個路邊的村子,再往前大片的農田,此刻正是莊稼最旺盛的時節,李衛真看著窗外的景致往後退去,突然出現在眼前一大片的斷牆頹垣,仿古的大門還屹立不倒的堅持著,門上“環海影視城”幾個字還算清楚。

他突然一怔,讓吳曉光把車開過去,吳曉光疑惑的把車速降下來,在前麵掉了個頭回來,沿著一條土路往李衛真指的地方紮進去,開出五十多米停在大門口。李衛真掏出手機,翻出那張照片。

“沒錯,就是這裏,你看,陳青名的這張照片,走,下去看看。”

雨後中午的陽光正好,這空蕩蕩的一片廢墟裏,涼意還是止不住的往外冒,從一扇掉了一半的窗戶裏,從某個陽光投不進去,深不見底的屋裏。橫著豎著的一排一排仿古房子,牆體都是黃泥糊上去的,每一間房子長得一樣,仔細看又些微差別,頹敗的路麵上雜草叢生,每一條街望進去都有二十來家這樣的空屋子。

姚重鑫是環海人,陳青名到過這裏。冥冥中李衛真感覺自己已經抓住了一條繩索,而這條繩索延伸處,還被重重的雲霧包裹,需要走到那看不見的深處,至於會出現一條真相的明路還是另一個不見底的深淵,此刻似乎也無法預料。

“回去再聯係一下陳青名的前妻,問問照片上一九九三年的事情,那會兒他們還沒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