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7章 龐統獻連環計(1 / 1)

古人雲:“機巧貴連。”對敵作戰時,使用計謀,是每一個優秀統帥的本領。而雙方統帥都是有經驗的老手,隻用一計,往往容易被對方識破,如一計套一計,計計連環,作用就會大得多。

在赤壁大戰中,經過外交上的折衝和政治上的審時度勢,孫權、劉備兩家實現了抗曹聯盟。但是麵對著絕對優勢的曹軍,必須一點一點地削弱其勢力。為此,周瑜和諸葛亮在密鑼緊鼓的氣氛中迭出奇謀,給曹軍一次又一次打擊,逐步地改變戰場上的形勢,終於造成可乘之機,迎來了轉守為攻的日子。

戰爭一開始,“三江口曹操折兵”,周瑜就打了一個勝仗,先挫曹軍銳氣,接著又在“群英會”上運用反間計,除掉了曹軍“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進一步突出了自己的長處和對方的弱點,在取勝的道路上搬掉了一塊絆腳石。

隨後,諸葛亮草船借箭,再一次削弱了曹軍,加強了吳軍。根據“曹操水寨,極其嚴整有法,非等閑可攻”的情況,周瑜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決定實施火攻。但此計急切之間也難實行,必須做好一係列準備工作。

於是,赤膽忠心的黃蓋暗獻“苦肉計”,詐降曹操,以便就中取事,火燒曹軍。但是僅有“苦肉計”,沒有人到曹營獻詐降書,黃蓋的挨打也是白白受苦一場。機智大膽的闞澤獨往曹營,終於騙取了曹操的信任。

最後,足智多謀的龐統又獻“連環計”,把曹軍的戰船鎖在一起。至此,實施火攻的條件才初步成熟。在這一係列行動中,周瑜用人得當,計謀周密,環環緊扣,計計得中,充分顯示了自己傑出的指揮才幹。

當東風乍起,赤壁的大火燃燒在即,周瑜調兵遣將,采取多個有力措施。他兵分六路,有的去燒曹營糧草,有的去燒曹軍營寨,有的阻擊曹操接應之兵,有的作為各路接應。

諸葛亮下了七星壇,乘趙雲接應的小船直奔夏口。諸葛亮升帳坐定,調兵遣將:令趙雲到烏林之西埋伏,張飛去葫蘆穀口埋伏,關羽到華容道埋伏,糜竺、糜芳、劉封三人各駕船隻繞江剿擒敗軍,奪取器械,劉琦回武昌陳兵岸口捉拿曹操逃兵。

可以說,他們是處處堵截,層層設伏,各種情況都在預料之中,時時事事皆有縝密安排,為曹軍布下了天羅地網,盡可能地擴大了勝利的戰果。曹操幾乎全軍覆沒,隻帶著十餘隨從逃出火陣。他長歎一聲,對左右說:“我枉讀兵書數十年,竟輕易中了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