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王敬則傳》中說:“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檀公就是檀道濟,南北朝時宋武帝劉裕的開國武將,“走是上計”是指他唱籌量沙騙過北魏士兵安全撤退的事情。
公元431年,北魏大舉渡過黃河,進攻劉宋王朝,在黃河以南占領了大片土地。宋文帝劉義隆派檀道濟率領大軍抵抗。有一次,北魏兵進攻濟南,檀道濟親自率領將士到濟水邊,在20多天裏跟魏軍打了30多次仗。宋軍節節勝利,一直追到曆城(今山東濟南市郊)。
這時候,檀道濟驕傲起來,防備也有點鬆懈了。魏軍瞅個機會,用兩支輕騎兵向檀道濟的宋軍前後兩翼發起突襲,放火燒了宋軍的輜重糧草。檀道濟的將士雖然英勇善戰,但是斷了軍糧就無法維持下去,檀道濟準備從曆城退兵。
這時,宋軍中有個士兵逃到魏營投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告訴了北魏將領。北魏將領就派出大軍追趕檀道濟,想把宋軍圍困起來。宋軍將士看到大批魏軍圍上來,都有點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檀道濟卻不慌不忙地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當天晚上,宋軍軍營裏燈火通明,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裏查點糧食。一些兵士手裏拿著竹籌喊著計數,另一些兵士用鬥子量米。有人偷偷地向營裏望了一下,隻見一隻隻米袋裏麵都是雪白的大米。
魏軍的間諜馬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連忙告訴魏軍將領說,檀道濟營裏軍糧還綽綽有餘,要跟檀道濟決戰,肯定打敗仗。魏軍將領得到情報,以為前麵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
其實,魏軍將領中計了。檀道濟在營裏量的並不是白米,而是一鬥鬥的沙土,隻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到了天明時,檀道濟命令將士戴盔披甲,自己穿著便服,乘著一輛馬車,大模大樣地沿著大路向南轉移。
魏軍將領多次被檀道濟打敗,對宋軍有點畏懼,又看到宋軍從容不迫地撤退,弄不清楚他們在哪兒埋伏了多少人馬,因此不敢追擊。檀道濟靠他的鎮靜和智謀,保全了宋軍,使宋軍安全地回師。由此,檀道濟威名遠揚,魏軍很畏懼他,以後再也不敢輕易進攻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