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意外收獲(1 / 1)

話說慧日和慧月已經顧不得玩耍,整日沉浸在對於引力的思考和研究中。慧日的功夫下的更深,他在對於引力的思考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補充科學知識。並且把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研究結合了起來。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進行大量的演算,以此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當他和慧月意識到引力現象很可能是來自天宇的壓力後,他就試圖通過演算來進行驗證。經過不斷的努力,他確實有所發現。這不,他在研究引力來源的過程中,就對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公式:F=G0(M1M2/r2)有了全新的認識,對這公式有了新的解釋。

有一天,慧日和慧月正在各自思考問題,慧日對慧月有些興奮地說道:我認為這個“萬有引力”公式通過我們對“引力”現象的分析可以重新定義。慧月問道:怎樣重新定義?慧日說道:可以把這公式重新命名為“萬有壓力”公式,雖然形式不變,但包含的意義正好相反。即“萬有壓力”同樣與兩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二者的距離成反比。慧月說道:有道理。那我們今後就將“萬有引力”改稱為“萬有壓力”吧。

慧日對慧月說道:這些天,我學習並演算了一些物理公式,有一個重要的發現。慧月說道:什麼重要發現?慧日說道:我無意中一不小心推出了愛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的質能公式。慧月有些驚訝,有些懷疑,說道:是嗎?你能給我講一講是怎樣推出的質能公式嗎?慧日說道:好啊。你看看我的一些演算過程。慧日說著,拿出幾張草稿紙,上麵密密麻麻寫了一些公式。然後用手指指著草稿紙,繼續說道:這是向心加速度的公式:α=v2/R;這是牛頓第二定律關於力的公式:F=ma;我把向心加速度代入力的公式:F=mvv/R;再把上述公式變形為能量公式:E=FR=mvv;再把物體的速度符號v用光速符號c代替,即為:E=mcc;這不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的著名的質能公式嗎。慧月驚訝地說道:是的,這確實是愛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的質能方程。這發現可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啊!

慧日補充說道:關於為什麼要用光速符號c代替物體的速度符號v,主要是因為研究空間高能粒子的需要。也因為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曾經提出電磁場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其傳播速度為有限數值並等於光速,並斷定電磁波與光波有共同屬性。所以,我認為愛因斯坦隻所以用光速c代替物體的運動速度v這一思想來源與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密切相關。

慧日繼續說道:我能夠推演出這質能公式的事實說明,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公式也許並不是他自己的獨創,而是通過前人努力得到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的再創造。

另外,在數學中,有一門數學分支叫做非歐幾何,又稱為球麵幾何,就是研究在曲麵上的數學。所以,我認為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著名的空間彎曲論,這空間彎曲的思想很有可能是來源於非歐幾何。所以,還是那句話,愛因斯坦提出的空間彎曲的思想也許並不是他自己的獨創,而是通過前人努力得到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的再創造。慧月認真地聽著慧日的講述。

慧日接著說道:偉大的愛因斯坦在研究宇宙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慧月問道:是嗎?是什麼錯誤?慧日說道:根據愛因斯坦自己提出的空間彎曲的思想,他又進一步提出了靜態宇宙模型。俄國學者弗裏德曼通過計算認為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糾正了愛因斯坦的錯誤。最終愛因斯坦承認,引進“宇宙學常數”提出靜態宇宙模型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誤。慧月說道:人類探索科學的道路崎嶇坎坷,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偉大的科學家同樣如此。

慧日說道:所以,我的結論是:愛因斯坦是科學巨人,但他的成功同樣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慧月說道:是的,科學的頂峰也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一步登天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的。正如愛因斯坦自己曾經說過: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界上從無巨人,隻有站的更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