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台灣回教也有不少信徒,早些年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更多。因這些洋教在傳教過程中常與辦醫院、興教育和各種慈善事業相結合,頗能吸引民眾,仍有很多人信仰。
在台灣信教之風更盛的是民間信仰,它亦屬宗教範疇,但它與純宗教雖有關係和聯係,但又有一定的區別。一是純宗教多強調犧牲自我,以求眾人超脫,要有“博愛”精神,而民間信仰主要祈求自我和自己一家的平安、順利、幸福。二是純宗教把主宰一切的上帝、菩薩、神仙等看作是無私無欲的,因此祈禱時心要誠,不用供品,而民間神信仰的神靈與通常人一樣,是有私欲的,需用供品供奉或祭拜。三是純宗教敬奉的是統一的神,而民間信仰為多神信仰,神祗體係甚為龐雜,據說各種神靈有三百多種。
在各種民俗信仰中,媽祖崇拜無疑是台灣“最有權威、最具代表性,民眾信仰最廣泛的神祗”,媽祖婆的香火也最旺。媽祖確有其人,她叫林默,於公元960年出生在福建莆田,隻活了27歲,生前就有許多神奇傳說,說她精通醫術,熱心助人,拯救海難,預測天氣,指導航海等等。死後被人們奉為“海神”,被曆代皇帝賜封為夫人、天妃、天宮、天後、天上聖母等。供奉她的廟宇或稱“媽祖廟”,或稱“天妃宮”等,在我國沿海地區乃至東南亞各國都有。在台灣有五百多座,有說媽祖的善男信女多達七百萬之多。
每當節假日,台灣島上香煙繚繞,信徒如織,祭祖、祭孔、迎親、慶典、城隍爺出巡、中元節普渡……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台灣人之所以興教風盛,這與他們長期處於殖民統治之下,在夾縫中求生存有很大關係。早先有“紅毛”荷蘭人霸占台灣,後來又淪為日本殖民地,抗戰時台灣人來大陸參加抗日,被人誤為日本“間諜”,國民黨退台後,兩岸對峙,處於敵對狀態,他們來大陸又被當成“特務”,他們心想祖國,思念家鄉,但長期得不到理解,他們便將自己的精神和信仰寄托於神靈。
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急驟增長,城鎮的繁榮,台灣的宗教寺廟也多有變化,不少寺廟從深山老林轉到鬧市,民間信仰主要是全國性的神廟比原先地方性、鄉土性的神廟多起來了,而且發展很快。從中可以看出台灣同胞依然懷念家鄉,期盼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思想寄托。
第二十八章 開拓進取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