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東莞客家人袁崇煥為抗清護明,竭盡忠心。還有影響極大的反清地下組織“天地會”(又稱“三合會”)創立和活動的主要區域就是在客家地區。客家人陸續參加天地會的不知凡幾,到了清末,該會成員大半都是客家人。再說太平天國運動,是客家文化的沃土孕育而生的中國曆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也是客家人民族思想的一次全麵亮相。從洪秀全、楊秀清到石達開,幾乎全部將領都是客家人氏;他們統率的義軍也是以客家人為主幹和中堅。他們完全站在中原人的立場上所發表的討清詔書中說得很明白,他們宣稱:
爾祖乘我之亂,包藏禍心,篡我之朝,竊我神器……一為祖宗複仇,二為蒼黎發暴……興兵進討,問罪燕京,共梟胡逆之頭,以泄呼天之恨。
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麵對外國侵略者,客家兒女前赴後繼,毫無所懼,英勇頑強,不憚以血肉之軀,與敵殊死搏鬥,與國共存亡,始終站在時代最前列。如中法戰爭中,被稱為“抗法雙璧”的馮子材和劉永福,本身都是客家人,所統率的抗法隊伍,從將領到士兵,也多半是客家人,客家人在抗法鬥爭中充當中堅力量。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客家人丘逢甲在台灣傾家蕩產地創辦義軍,在台灣與日軍浴血奮戰了20多天,最後彈盡糧絕才回到祖國。著名的丁日昌也是客家人,為抗擊日本海軍進攻而獻身。隨後辛亥革命的創導者孫中山先生,也具有客家血統,他雖生於非客家地區,但他自幼就熟習客家話,受到客家文化的家傳。在國民革命中,如廖仲凱、宋慶齡、鄧鏗等,都是客家人,為辛亥革命都作出過卓越貢獻。抗日戰爭中,著名將領陳銘樞、翁照垣、謝景元等,都是客家人。至於共產黨領袖朱德、葉劍英、鄧小平、葉挺……也都是客家人,更是盡人皆知。
客籍華僑姚美良將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
我的頭發是黑的,皮膚是黃的,無論持什麼護照,走到世界哪個地方,我都是華人。身為華人,我衷心希望祖國富強,我願為此而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