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後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後麵,起自第2頸椎,向上移行於覆膜而至枕骨,向下抵達骶管。後縱韌帶與椎骨上下緣和椎間盤附著緊密,與椎體疏鬆連接,與椎體之間有椎體的血管通過。後縱韌帶在頸部處較寬,在胸腰部和椎體中部處較窄,在椎間盤處較寬,且其中部較厚,外觀呈菱形。後縱韌帶有限製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2.椎弓間的連接
(1)椎間關節又稱後關節或骨突關節,是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連接而成。椎間關節屬於滑膜關節,關節麵覆有關節軟骨。頸椎的關節囊較鬆弛,胸椎的關節囊較緊張,腰椎的關節囊則肥厚。脊柱各部椎間關節具有不同的運動功能。頸椎除第1、2椎間關節外,其餘椎間關節可做前屈、後伸和旋轉運動;胸椎的椎間關節可做側屈、旋轉和少許屈伸運動;腰椎的椎間關節可做前屈、後伸和側屈運動,幾乎不能旋轉。
(2)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寰枕關節由寰椎上關節凹與枕髁構成,為橢圓形關節,可做俯仰和伸屈運動。此外寰椎與枕骨之間還有寰枕前、後膜,分別連於枕骨大孔前、後緣與寰椎的前、後緣之間。
寰椎與樞椎之間有寰樞關節,頭部的旋轉運動幾乎全靠此關節。寰樞關節包括:①寰樞外側關節,由左右寰椎下關節麵與樞椎上關節麵構成。②齒突前、後關節,分別位於齒突前麵與寰椎前弓的齒凹,和齒突後麵與寰椎橫韌帶之間,形成兩個滑膜囊。
寰樞關節周圍的韌帶及覆膜有:①寰橫韌帶,連接於寰椎兩個側塊之間,從韌帶中部向上、向下分別發出纖維束附於枕骨大孔前緣和樞椎椎體後麵,稱為縱束,它們與寰橫韌帶共同構成寰椎十字韌帶。②齒突尖韌帶,連於齒突尖與枕骨大孔前緣間。③翼狀韌帶,自齒突兩側至枕髁內麵,有限製齒突過度旋轉的作用。④覆膜,起自枕骨斜坡,通過齒突及其韌帶的後麵下行,移行於椎體後麵的後縱韌帶。
(3)黃韌帶又稱弓間韌帶,位於相鄰兩椎板之間,起自上位椎板前麵的中部,向下止於下位椎板的上緣及其後麵。兩側的黃韌帶在後中線相愈處留有裂隙,其中有靜脈通過。韌帶的外側緣向前可達椎間關節處,在腰部則與椎間關節囊融合,有時可向前突出到椎間孔下部,壓迫神經根。在頸部脊椎過伸時,椎板間隙變小,變性的黃韌帶可成皺褶壓迫頸髓。黃韌帶有限製脊柱過度前屈和掣動脊柱從前屈位複原到直立位的功能。
(4)棘間韌帶位於棘突之間,前緣接黃韌帶,後方移行於棘上韌帶。隨年齡的增長,變性的棘間韌帶常有穿通。
(5)棘上韌帶起自第7頸椎棘突,向上移行於項韌帶,向下附於各椎骨棘突的尖端,向前與棘間韌帶融合,以腰部的棘上韌帶最強。它和棘間韌帶有限製脊柱前屈的作用。
(6)項韌帶是項部的一片呈三角形的彈力纖維,上方附著於枕骨,向下移行於棘上韌帶,向前接頸椎棘突,後緣遊離。從位置上看它相當於胸、腰部的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項韌帶是兩側頸肌的中隔,其勞損常有鈣化斑塊出現。
(7)橫突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橫突之間,頸部的橫突間韌帶纖維較少;胸部的呈圓索狀;腰部的薄如膜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