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脊柱的解剖生理(四)(2 / 2)

【脊柱的生理功能】

脊柱具有支持身體,保護脊髓、脊神經,增加彈性,吸收震蕩和進行眾多運動的功能。

1.支持負重

頸椎支持承托頭顱部,胸、腰椎將上肢和軀幹部所承擔的重量通過骶髂關節傳達到下肢。

2.保護

脊椎可保護椎管腔內容物、脊髓、脊神經等。胸椎與肋骨、胸骨構成胸廓骨架,保護心、肺等胸腔髒器。腰椎掛托著腹腔內髒器。骶骨盆腔麵構成盆腔後壁,起到保護盆腔內髒器的作用。

3.吸收震蕩

脊柱通過生理彎曲、椎間盤、椎間關節等,彈簧樣地吸收由下肢傳來的震力,使顱腦和胸腹腔內的髒器免受損害。

4.運動

脊柱可做前屈、後伸、側屈、旋轉和環轉運動。

脊柱是通過多個運動節段聯合作用進行活動的,相鄰兩個椎骨之間的運動範圍有限,若幹運動節段的聯合或整個脊柱的運動範圍則顯著增大。脊柱可進行多種多樣的運動,可沿橫軸做前屈、後伸運動;沿矢軸做側屈運動;沿縱軸做旋轉運動和環轉運動。脊柱各部運動的性質和範圍大小取決於關節突關節麵的方向和形狀、椎體的形態和寬窄以及椎間盤的厚薄。在脊柱一係列活動中,頸椎關節突關節麵的方向接近水平,故能做較大幅度的前屈、後伸、側屈和旋轉的活動。胸椎因和肋骨、胸骨構成框架,限製了其運動幅度,隻能做側屈運動,而且下胸段較上胸段活動度大。腰骶椎借著骨盆的傾斜可增大整個軀幹的活動度,以屈伸運動範圍較大,而旋轉度很小。概言之,屈伸幅度以頸部最大,腰部次之,胸部最小;側屈和旋轉以頸部最大,側屈在胸部和腰部幾乎相等;胸腰部旋轉幅度以胸腰部交界處大,下腰部最小。此外,運動範圍還因年齡和鍛煉與否而有較大差別,老年人比青年人運動範圍可減少一半。

【脊柱周圍肌肉與韌帶的作用】

脊柱的運動是在神經和肌肉的協同作用下完成的。脊柱前方的肌肉收縮可使脊柱前屈,後方的肌肉收縮可使脊柱後伸,脊柱一側的肌肉收縮可使脊柱側屈,纖維斜行的肌肉收縮可使脊柱旋轉。而前屈、側屈、後伸再側屈的依次連續動作可完成環轉運動。脊柱在軀幹穩定中起主要作用。脊柱之所以能承擔較大的負荷,主要依靠軀幹的肌肉。當彎腰提取重物時,腰骶部將產生很大的應力,是由骶棘肌和臀大肌的收縮,利用短臂來舉起重量的。

脊柱韌帶也承擔著脊椎的大部張力負荷。除黃韌帶外,其他脊柱韌帶均延伸到極低,並與椎間盤一起成為脊椎的內源性穩定因素。韌帶的黏彈性既能控製脊柱於生理限度內充分活動,又能保持一定的姿勢體位。當前屈時,前縱韌帶鬆弛,椎間盤前部被擠壓至運動極限時,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及棘上韌帶和椎間盤的後部均處於極度繃緊狀態。又如側屈時,椎間盤側部受壓,對側拮抗肌的張力和周圍韌帶都是限製過度側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