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脊髓神經的解剖生理(1 / 3)

【脊髓的位置和形態】

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低級部分,是軀幹和四肢的初級中樞,在構造上仍保持著節段性。自脊髓發出31對脊神經,分布到軀幹與四肢。脊髓與腦的各級中樞有著廣泛的聯係,因此脊髓的活動是在腦的控製下進行的。

脊髓位於椎管內,呈前後稍扁的圓柱形,外包被膜,全長約40~45cm。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連,下端呈圓錐狀,終於第2腰椎上緣,自此向下伸延成為一根細長的終絲,止於尾骨後麵的骨膜。脊髓全身粗細不等,橫徑12~14mm,前後徑7~9mm,有兩個呈梭形的膨大部:頸膨大自頸髓第5節段到胸髓第2節段;腰膨大自腰髓第1節段到骶髓第2節段,相當於第12胸椎處最粗。頸、腰膨大的形成與四肢發達有關,膨大處的細胞和纖維數量顯著增多。

脊髓表麵有數條縱溝,前正中裂較深,後正中溝較淺。脊髓借前後兩條溝分成左右兩半。每側前後方分別有前外側溝和後外側溝。在上部胸髓以上於後正中溝和後外側溝之間尚有後中間溝。自前外側溝有前根走出,由傳出的運動神經纖維組成,後根則自後外側溝進入脊髓,由傳入的感覺神經纖維組成。

【脊髓節段】

脊髓的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會合,構成脊神經並離開相應的椎間孔;在前後根會合之前,後根在近椎間孔處形成梭形膨大,為脊神經節,脊神經節內含感覺性假單極神經元。脊神經與脊椎相對應,分為頸神經、胸神經、腰神經、骶神經和尾神經。脊神經根可作為脊髓節段的標誌,即每一對神經根所連的脊髓部分即是脊髓的一個節段。脊髓共有31個節段,計頸髓8、胸髓12、腰髓5、骶髓5和尾髓1個節段。

每個脊髓節段通過1對脊神經,對應支配1對體節,體節內包括身體的皮膚和肌肉,即包括感覺和運動功能。在頸部和軀幹部皮膚感覺神經的節段性分布比較明顯,每個皮節形成一環形的束帶,環繞軀幹和頸部,但在上、下肢皮節的分布則不是有序的排列,比較複雜,是沿上下肢的長軸平行排列的。上肢是橈側由上到下,然後尺側由下向上順序配布;下肢是腹側麵由上到下,然後背側麵由下而上;會陰部則環繞肛門周圍呈同心圓狀排列。相鄰皮節的神經分布,均有部分重疊。

肌肉的節段性神經分布,不像皮膚感覺神經的節段性分布那樣規律有序,多塊肌肉可以受同一個脊髓節段支配;一塊肌肉同時受數個脊髓節段支配。此外,還有些肌肉是由肌節轉移到他處形成的,如膈肌是由頸部轉移到胸腹腔之間的,所以仍由頸髓3~5節段支配。較特殊的是個別肌節參與腦神經後再支配相應肌肉,如頸髓第5節以上在前、後根之間有一排神經纖維彙為一束後,上行進入顱內加入副神經,構成副神經的脊髓根,而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

【脊髓的內部結構】

脊髓由灰質和白質構成,中心為中央管,上通第四腦室,下端在脊髓圓錐內擴張成終室。中央管周圍為灰質,由神經細胞及其樹突和若幹纖維組成。灰質外圍為白質,由密集的有髓鞘神經纖維組成。

1.灰質

灰質呈蝴蝶形,兩側灰質對稱性地含有若幹大小、形狀和功能不同的神經細胞核團。每側灰質的前端為前角,內有大型運動細胞和其他小型細胞,其軸突離出前外側溝組成前根,支配骨骼肌的運動。前角在頸膨大和腰膨大處特別發達,並大致分為內、外側兩個核團。較小的內側核可見於脊髓全長,支配軀幹肌;較大的外側核隻見於頸、腰膨大處,支配四肢肌。

灰質後端較窄的部分為後角,細胞分群較多,內含感覺細胞。主要有細胞體較大和排列鬆散的固有核,是脊髓丘腦束的起始核,傳導痛覺、溫度覺和部分觸覺。在後角基底部有大型細胞組成的卵圓形核團為背核,是小腦本體感受傳導徑路脊髓小腦束的二級神經元細胞。在後角還散布著一些中、小型細胞,其軸突進入鄰近的白質內,並發出升支和降支,完成脊髓節段的聯係。

在前後角之間,於第8頸髓至第3腰髓節段內有向外突出的側角,內有中型多極細胞,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的起始核;在骶髓第2~4節段側角內有散在的小細胞,為副交感神經的脊髓中樞,兩者的軸突均經前根,是內髒的傳出神經纖維,調節內髒器官的活動。

中央管前後方橫行連接兩側灰質的部分,分別為灰質前、後連合。

2.白質

白質內含有眾多的縱行有髓纖維,是脊髓與腦之間的上下通路,稱為傳導束。白質借脊髓的縱溝分為3個索:前正中裂與前外側溝之間為前索;後正中溝與後外側溝之間為後索;前後外側溝之間為側索。脊髓內的纖維包括上行纖維束、下行纖維束和固有束。短距離的固有束則緊貼灰質的邊緣。在灰質前連合的前方為白質前連合,是連接兩側白質的橫行纖維。

(1)固有束主要由後角細胞和束細胞的軸突構成,緊貼於灰質的表麵,行程不長,升、降一定距離後又終止於灰質內。固有束具有聯係脊髓節段的作用,可完成節段或節段間反射。

(2)上行纖維束脊髓內的上行纖維束,主要將後根傳入的各種衝動直接地或經過中繼,向上傳到腦的不同階段。傳導深部感覺的纖維束有薄束、楔束、脊髓小腦前束和脊髓小腦後束。傳導淺感覺的纖維束有脊髓丘腦側束和脊髓丘腦前束。

1)薄束和楔束。位於後索。薄束起於第5胸節段以下的脊神經節細胞,楔束起於第4胸節段以上的脊神經節細胞。其周圍突分布到肌、腱、關節和皮膚;中樞突作為後根的內側部進入脊髓後索,薄束在內,楔束在外,向上止於薄束核和楔束核,經過中繼,最終將來自肌、腱、關節和皮膚感受器的衝動傳至大腦,引起本體感覺,即位置和運動感覺以及精細的觸覺,如兩點距離和物品的質地等。

2)脊髓小腦後束。位於脊髓側索邊緣的後部,其纖維起自同側背核,止於小腦皮質,第2、3腰髓以上才見此束,傳導來自肌、腱、關節的反射性本體感覺衝動。其纖維排列是來自腰部的在後方,來自胸部的纖維居中,來自頸部的纖維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