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藥王孫思邈的發明故事(1 / 2)

唐太宗李世民得了重病,這可急煞了太醫。太醫們忙不迭地號脈,商量著開藥方,一連幾天忙下來,卻像將藥潑在石頭上,不見一點兒療效。太醫們一個個膽戰心驚,萬歲爺的龍體治不好,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萬一出了差錯,腦袋就不在脖子上了。他們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就是診斷不出萬歲爺得的是什麼病,連病都診斷不出,就這麼胡亂折騰,萬歲爺的病怎能治得好!

一天,太醫們給皇上號了脈,退出寢宮在外間商量處方。他們一個個眉頭緊鎖,誰也不肯提個頭,說出自己的意見來。誰都知道個中厲害,事情到了如今,誰第一個開口,別的人肯定附和,若是有了差錯,一個個都把責任往第一個開口的人的身上推。這些太醫們,醫術確實不差,不過,如何在宮裏混飯吃的本事也老到家了。

突然,一位太醫將腦袋一拍,說:“陛下龍體欠佳,我們費盡了心思也束手無策,是不是請孫思邈來,給皇上診治診治?”他一開口,眾人連忙點頭稱是。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唐太宗的恩準,唐太宗立即下詔,傳民間名醫孫思邈。

提起大名鼎鼎的孫思邈,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別人治不了的疑難雜症,他能手到病除。不過,他不願呆在宮廷裏侍奉皇上一家子,所以一直住在民間,為廣大百姓治病。他的醫術醫德,是有口皆碑的。

皇上下了詔,孫思邈當然不能抗旨,立即隨同使者趕往京城。見了太醫,免不了向他們問問皇上的病情,太醫們支支吾吾,誰也不肯多說一句。孫思邈知道他們的心思,鄙視地掃了他們一眼,隨同太監進了寢宮。他仔仔細細給唐太宗號了脈,躬身退到外間,凝神沉思起來。太醫們眼巴巴地望著他,隻盼他早點兒開出藥方,生怕他將兩手一拱,說幾句客套話,將這副重擔仍然留給他們。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孫思邈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太醫們提在喉嚨口的心終於落了下去。隻見他奮筆疾書,開出一張藥方,太醫們連忙接過去,吩咐太監立即抓藥、煎藥。

經過孫思邈的悉心診治,李世民的病沒過幾天就痊愈了。唐太宗李世民想把他留下來,可孫思邈怎麼也不肯,他不要榮華富貴,他要把自己的醫術無私地奉獻給廣大人民。

李世民見實在留不住他,賜予他最高榮譽,封他為“藥王”,讓他回到了民間。

“藥王”回到民間,名氣就更大了。不要說名醫們不敢跟他平起平坐,就是達官顯宦也對他禮讓三分。他給人看病,患者若是富豪,再多的“贄敬”他都“笑納”:患者若是窮苦百姓,他不僅不收診費,連藥也一起奉送,因此,百姓們對“藥王”爺爺奉若神明。

一天,兩個年輕人扶著一位腿疾患者前來就醫。這位患者腿部疼痛難忍,先後請了好幾位名醫診治,都沒有療效,後來聽說“藥王”爺爺能包治百病,就由兩個兒子陪同來到了孫思邈這裏。孫思邈先細心詢問了病情,然後又給他切脈,認定這不是難治的病,決定雙管齊下,一麵給他服湯藥,一麵給他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