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藥王孫思邈的發明故事(2 / 2)

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經過幾天的治療,患者的腿痛不但沒治愈,還有病情加重之勢。患者失望了,孫思邈也陷入了沉思。他幾經望、聞、問、切,斷定自己當初的判斷沒錯信。醫治這種病以針灸為主,以湯藥為輔,為什麼這種療法對其他的患者百試不爽,對他卻絲毫不起作用?是紮針的穴位不準?不會,自己行醫這麼多年,這些常見的穴位都紮不準連自己也不相信;是湯藥不對?不會,根據醫書和自己行醫的經驗,是該用這幾味藥,要是連藥方都開錯了,自己情願砸了禦賜的“藥王”匾。想著想著,他心頭一亮:不同的人穴道的位置可能有差異,除醫書上記載的穴位外,也可能有新的穴位。

想是這麼想,可不能在病人的腿上亂紮針!怎麼辦?他決定先在自己的腿上試。他在醫書上沒有載有穴位的地方一連紮了幾十針,發現有幾處有酸、麻、痛的感覺,他喜不自勝,決定選用新的穴道給患者紮針。

第二天一早,他讓患者平臥在床上,把腿伸直,自己在患者的腿上一分一分在往上掐,問患者疼不疼。起初,患者一直說不疼,掐到一處,患者忽然嚷了起來:“疼得厲害!

疼得厲害。”孫思邈連忙拿起銀針,在這裏紮了下去。說也奇怪,銀針剛一紮下去,患者便有了麻酥的感覺。過了一炷香的功夫,孫思邈將銀針拔了出來,患者便說疼痛減輕多了。孫思邈默默地將部位記住,決定明天再在這裏下針。

一夜過來,孫思邈又準備給患者針灸。當他滿懷信心地掐住昨天針灸的地方,患者卻說不痛了。孫思邈心裏“格登”一下,不禁愣住了,他略一沉思,意識到患者的病情改變了,穴位可能有所變化。他又依照昨天的辦法尋找穴位,直到患者喊疼才紮下去。一連幾天,孫思邈都用這個辦法紮針,每次紮的部位都不同。這種新的方法確實有效,沒過多少天患者的腿疾便好了,可以像常人一樣行走,再也不用別人攙扶。

以後,孫思邈又發現了幾個手疼、肩疼、腰疼的患者,他們也是紮常規的穴位無效,掐試到痛處紮下去有效。孫思邈想把這個方法傳播開去,為更多的患者造福。要想把這套絕技傳授給別人,總得給穴道取個名稱呀!這個穴道沒有固定的部分怎麼取名呢,孫思邈陷入了沉思。忽然,他想到,有一位病人掐到痛處時,高聲喊道:“啊,是,是這裏!”

好,那就叫“阿是穴”吧,這倒是個絕好的名字!從此以後,“阿是穴”便廣泛傳播開了,許多著名的醫生都掐試尋找“阿是穴”,給患者醫治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