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譜主與編者(2 / 2)

(二)編者的類型

過去有人曾把年譜的編者分為自撰、家屬所撰、友生所撰和後人所撰四種。從現存的年譜看,這四種類型基本上概括了年譜的編者,所以就以此來加以說明:

1.自撰

自撰年譜,有人認為始於司馬遷的自敘,如清人黃恩彤在其《稀齡追憶錄》自序中曾說:“近世卿大夫往往自著年譜,蓋昉於太史公之自敘,其所由來遠矣。”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太史公自敘》隻是一篇自傳,而非年譜。自撰年譜產生於宋代的說法比較可靠,這種說法見於目錄記載的有真德秀《真西山年譜》等五部,留傳至今的尚有文天祥《紀年錄》一卷。元代有方回的《先覺年譜》。明清兩代就更多了,特別是清代,自撰年譜幾乎占全部年譜的四分之一。明代如魏大中有《廓園自訂年譜》一卷;清代如王崇簡等人都有自訂年譜,沈德潛有《沈歸愚自訂年譜》、英和有《恩福堂年譜》等。

自撰年譜主要是為了誇耀成就,宣揚業績;有的則是自記生平以垂告子孫或希望載入家譜,借以傳流;還有一些則是一生道路坎坷,誌不得伸,借自編年譜來發泄自己的不平之氣。自編年譜按編寫方式,有譜主手訂,譜主口述、他人筆錄整理,譜主先自訂,後來由子孫、親屬、門人或其他人為之補注、校訂和續編這三種情況。

2.家屬所撰

此類年譜中子為父撰譜的居大多數,如宋人周綸為其父周必大編《周益國文忠公年譜》,倪祖常為其父倪思編《倪文節公年譜》,元人劉因為其父劉述編《先君記事》一卷,清人王開雲為其父王文雄編《王壯節公年譜》等。此外還有弟為兄撰譜、侄為伯撰譜、孫輩為其祖輩撰譜、子為母撰譜等。

3.友生所撰

所謂友生指門人及朋友等,其中門人為老師編譜的較多。門人為其師編譜始於宋,如朱熹門人李方子編《朱文公年譜》一卷。清代此風尤盛,如董秉純為全祖望編《全謝山年譜》、段玉裁為戴震編《戴東原先生年譜》等。

4.後人補撰

這類年譜是創始階段數量較多的一類,陶淵明、韓愈、柳宗元和杜甫等著名文學家均有宋人所撰年譜。這是由於後人為研究文人學者的生平和成就而補撰的。撰譜人也多為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學者。清代以來,隨著學術研究的發展,這類年譜數量更加繁多。清代各學術領域的著名學者多有後人按年將他們的事跡編為年譜。如目錄學家繆荃孫為地理學家徐鬆編《徐星伯先生年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