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卷七(3)(1 / 3)

【譯文】

弓箭之利,可以威震天下,古時候的帝王以射箭來考察人的德行,選擇賢能,同時,學會射箭也是保全性命的緊要事情。江南的人將世上常見的射箭,看成是武夫的射箭,叫做兵射,所以出身仕宦之家的儒雅書生都不肯學習此道;另外有一種比賽用的射箭,叫做“博射”,弓的力量很弱,箭身較長,設有箭靶,賓主相見,溫文爾雅,作揖相讓,以此表達禮節。這種射箭對於防禦敵寇,解救危難沒有一點作用。經過了戰亂之後,這種“博射”就不見了。北方的文人,大多通曉“兵射”,不僅是葛洪能用箭來追殺賊寇,而且在三公九卿宴會上,時常賞賜射箭的優勝者。雖然這關係到榮譽與賞賜,但是,用射箭去獵獲飛禽走獸,我還是不願意你們去做這樣的事情。

【原文】

卜筮者,聖人之業也;但近世無複佳師,多不能中。古者,卜以決疑,今人生疑於卜,何者?守道信謀,欲行一事,卜得惡卦,反令恜恜,此之謂乎!且十中六七,以為上手,粗知大意,又不委曲。凡射奇偶,自然半收,何足賴也。世傳雲:“解陰陽者,為鬼所嫉,坎壈貧窮,多不稱泰。”吾觀近古以來,尤精妙者,唯京房、管輅、郭璞耳,皆無官位,多或罹災,此言令人益信。

【譯文】

卜筮,是聖人所從事的職業;隻是近代再也沒有出現高明的巫師,所占多數都沒有靈驗。古代,用占卜來解疑,而今天的人卻對占卜產生了懷疑,是什麼原因呢?凡是恪守道義,相信自己謀劃的人,當他打算去辦一件事,可是占卜時卻得到了惡卦,於是反而令他恐懼不安,疑慮生於卜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況且,占卜十次,有六七次應驗的就認為是占卜的高手了,實則對占卜隻是略知皮毛,又不能說明其中原委。這就好比是猜奇偶正負,自然會有猜中一半的概率,這又怎麼能讓人信服呢?世人傳言說:“懂陰陽占卜的人,被鬼神嫉妒,一生坎坷窮困,多不太平。”我看近古以來,精通占卜的也就隻有京房、管輅、郭璞三人了。此三人均未有官職,而且遭遇了很多禍患,於是這個傳言就更讓世人相信了。

【原文】

儻值世網嚴密,強負此名,便有詿誤,亦禍源也。及星文風氣,率不勞為之。吾嚐學《六壬式》,亦值世間好匠,聚得《龍首》、《金匱》、《玉變》、《玉曆》十許種書,討求無驗,尋亦悔罷。凡陰陽之術,與天地俱生,亦吉凶德刑,不可不信;但去聖既遠,世傳術書,皆出流俗,言辭鄙淺,驗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歸忌寄宿,不免凶終:拘而多忌,亦無益也。

【譯文】

倘若正好趕上世間法網嚴密,勉強地背負著占卜的名聲,就會受到拖累,這也是一條禍根啊。至於看天文、觀星象、測氣候之類,一概不要去為此傷神。我曾學過《六壬式》,也遇過占卜的高手,收集了《龍首》、《金匱》、《玉變》、《玉曆》等十幾種占卜的書,探研之後發現書中所說並不應驗,於是不久便開始後悔,也因此作罷了。大多數陰陽占卜之術,與天地同生,它昭示人間的吉凶禍福、施加恩澤與懲罰,是不能不信的;隻是由於今天離聖人的年代太久遠了,再加上世上流傳的占卜之書,大都出於凡俗平庸之手,言辭淺薄粗鄙,很少應驗的,多為妄說之詞。至於有人在反幹支日不敢遠行,竟然遇害;有人在歸忌日寄居在外,還是沒有逃過禍害:拘泥於此類說法而多忌諱,也是沒有什麼益處。

【原文】

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曆者,皆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江南此學殊少,唯範陽祖暅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曉此術。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譯文】

算術也是六藝中重要的一個方麵,自古以來的讀書人談論天文,推定曆法,都要精通算術。然而,可以在學別的本領的同時學算術,不要專門去學習它。江南通曉算術的人很少,隻有範的祖暅精通它,他官至南康太守,黃河以北的人中多通曉這種學問。

醫學方麵,要達到高水準極為不容易,我不鼓勵你們以此作為自己的專長。稍微了解一些藥物的性能,略微懂得如何配藥,居家過日子時能夠用來救急,也就足夠了。皇甫謐、殷仲堪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