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2 / 3)

三十年來,莆田市以彰顯媽祖文化中心地位為己任,掀起了媽祖文化研究的熱潮,先後舉辦了五次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連續舉辦了七屆的“湄洲媽祖·海峽論壇”,組織在台灣舉辦“台灣媽祖論壇”等,出版了多部論文集,編印了一大批媽祖文化圖書,出版了《媽祖文獻史料彙編》,創辦了《中華媽祖》、《媽祖之聲》和“天下媽祖網”,莆田學院成立媽祖文化研究中心等。目前,海內外共成立媽祖文化研究機構三十多個,研究隊伍達一千多人,媽祖文化研究成果豐碩。

三十年來,莆田市成功舉辦了十三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舉辦了中華媽祖文化知識總決賽、“莆台媽祖文化活動周”、“媽祖文化宣傳月”等活動,拍攝《湄洲島奇緣》、《媽祖》等電視連續劇,與中央電視台、東南電視台等媒體合作,舉辦以“兩岸情緣”為主題的赴湄洲島慰問演出、赴台“媽祖之光”大型演唱會等文藝演出活動,並舉辦媽祖文化傳播經驗交流會,媽祖文化的傳世景觀媽祖閣、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等相繼落成,媽祖文化傳播成效突顯。

三十年來,莆田市舉辦的“媽祖千年祭”活動,啟動了兩岸民間信俗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湄洲媽祖金身巡台102天活動,創下了兩岸恢複交流以來入島交流時間最長、覆蓋區域最廣、牽動人數最多的記錄。自1987年以來,每年約有10萬名台灣民眾、近千個各地進香團前來莆田謁祖進香,媽祖文化交流日益活絡。

三十年來,莆田市切實做好媽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初步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區)四級媽祖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係,搶救保護宋代媽祖木雕像、明代星圖等一批重要文物,舉辦媽祖文物赴台展覽,設立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湄洲媽祖祖廟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媽祖祭典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媽祖信俗成功申報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進一步促進了媽祖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三十年來,媽祖文化的豐富實踐和豐碩成果,得益於諸多方麵的積極因素:一是依靠各級黨政領導、尊重各地民眾首創和發揮理論指導的引領作用。三十年來,媽祖文化的發展始終是在中央、省委、市委的正確引領和有力推動下得以發展的,各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是推動媽祖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民眾的創造性實踐和媽祖文化理論研究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也是推動媽祖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獨具慧眼、勇於擔當、擲地鏗鏘的高端睿語,如果沒有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親臨莆田視察、調研、指導並推進媽祖文化,那麼,媽祖文化就不能站在更高起點上發展並在更大範圍傳播;二是大幅提升媽祖文化的傳播品位。文化傳播是實現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三十年來,媽祖文化傳播事業始終堅持“用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用媽祖精神傳播媽祖文化”的先進理念,在傳播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更好傳播;三是不斷擴大媽祖文化交流規模。媽祖文化交流從繞道到直航,影響越來越大,從分散到組團,次數越來越多,從單向到雙向,互動越來越頻,從單一到多元,範圍越來越廣,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先行態勢,猶如一浪勝過一浪的海峽潮,並逐步走向世界;四是拓展媽祖文化多元服務功能。三十年來,媽祖文化的服務功能日益拓展到政治、文化、經貿、體育等各個層麵,從一元到多元的服務功能不斷拓寬,使包含其中的先進因素和開放意識逐步延伸到社會的各個層麵,成為當今社會經濟文化融入世界一體化的一種催人向上、令人鼓舞的精神力量,成為促進兩岸經濟貿易往來的優勢文化資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國強民富,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回眸三十年來媽祖文化發展的曆史進程,對於正確把握媽祖文化的發展規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推進祖文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有著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