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3 / 3)

媽祖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正確的發展方向。發展的方向正確與否,是媽祖文化事業能否繁榮發展的關鍵因素。新時期的媽祖文化要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增強新的曆史條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深入研判當今世界、當代中國和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清醒認識時代發展變化對媽祖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準確把握當代社會文化變化的新動態、新動向,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使媽祖文化發展既不迷失方向又不脫離現實,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階段,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調、與民眾需求共命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齊發展,使媽祖文化事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方向不斷向前推進。

媽祖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更新發展觀念。媽祖文化新的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在媽祖文化領域的具體體現,是關於媽祖文化地位和作用、發展方向、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格局和發展目的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新的發展觀要求我們不斷深化認識媽祖文化,大力推進媽祖文化內容和形式創新,實現題材、品種、風格和載體的極大豐富,為傳播媽祖文化提供新陣地、新平台、新空間,堅持以人為本,打造熱愛媽祖文化事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優秀文化隊伍,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媽祖文化的發展必須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實踐是豐富多彩的,民眾的創造是無窮無盡的。離開了民眾的創造實踐和呼聲要求,文化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媽祖文化事業創新發展要獲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必須尊重兩岸及各地民眾的文化首創精神,科學總結民眾在實踐中創造的媽祖文化建設新經驗,使之上升為文化科學理論,進而指導和推動媽祖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同時,必須尊重民眾的主體地位,滿足民眾對媽祖文化的新需求,讓民眾得到媽祖文化帶來的心靈慰藉與精神愉悅,享受到媽祖文化的基本權益。

媽祖文化的發展要充分用好文化資源。要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大力加強媽祖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護,對豐厚的媽祖文化進行科學梳理、深入挖掘。要重視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保護,做好媽祖文化典籍整理和媽祖文物保護工作,繼續鞏固發展湄洲媽祖祭典、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湄洲媽祖·海峽論壇、“媽祖情緣”央視文藝演出、媽祖之光、天下媽祖回娘家、大甲媽祖繞境進香、中華媽祖文化知識競賽、《中華媽祖》等媽祖文化響亮品牌,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設定為“世界媽祖文化日”,切實保護好、運用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品牌——媽祖文化。

媽祖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文化內涵。在新時期媽祖文化的豐富實踐和探索中,要不斷豐富、拓展、延伸媽祖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媽祖文化的政治、文化、經濟功能,將媽祖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眼光去審視媽祖文化的新定位。要深刻認識媽祖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和諧文化,賦予媽祖文化以民族團結、文化認同、和諧和平等新的內涵,創設各種文化平台,加深廣大民眾對媽祖文化內涵的認識,共同支持和推動媽祖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和諧社會構建和各項民生事業。

媽祖文化的發展要不斷深化交流擴大合作。文化軟實力對內是一種凝聚力、向心力、傳播力、創造力和生命力,對外是一種輻射力、影響力、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因此,要繼續發揮媽祖文化優勢,繼續深化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彰信仰之一體,造福祉於兩岸”,不斷擴大各地媽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媽祖文化元素的合理流動,力促文化與經濟交融發展,使媽祖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力。

國之興旺,文化為本;社稷強計,文化先行。胡錦濤同誌指出:“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全國政協召開了專題協商會,圍繞“以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軟實力建設”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時代集結號中,媽祖文化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迎來一個全新的文化繁榮時代,也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2011年11月30日